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林玩贞(1941—) 名青衣,唱腔优美,咬字纯正朴实,塑造人物的演唱技巧比较丰富,表演风格规整,戏路较宽。主要作品有《收浪子尸》《柴房会》《万山红》《迎风山》《澎湃》《赵氏孤儿》《袁崇焕》《王莽篡位》等。近年应邀传承《收浪子尸》等剧目。

【学艺的经历】我1957年考进汕头市戏曲演员培训班。考训练班,其他人好多都是从各自的剧团考去的,我是直接去考,没有参加过什么团。在训练班,未分组的时候,是黄玉斗先生教唱,后来分组了,我就到林和忍老师这组。基本功是洪静芳老师,教我们文功,武的是桂钦老师。洪静芳老师是好棚内戏,教我们教得非常透彻。她主要教我们12个基本动作和一些水袖功。静芳老师的规格相当好,我从她身上学了不少规范的东西。听说她后来遇到以前的学生,还在念着我,大概是我当时学得认真,学了象她的规格,不走形,学生学得好老师总归都是满意的。

【和林和忍先生学习《收浪子尸》】《收浪子尸》算是我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传统青衣角色。我到了林和忍老师这个组后,就安排我学习《收浪子尸》。我们身上没有什么东西,这个戏有很多功夫,可以来培养演员。学习的时候,我付出了很多力气。林和忍先生老老的,但功底非常好,蹲下去走矮步,磨啊磨,非常厉害,非常细腻,老一辈的功夫,实在是幼细,而且还是一个老人,一个男的。我们看了非常感动,我们阳盼仔如果不努力,实在说不过去。

这个戏很辛苦,有大量的矮步、甩发、指法。矮步要走好是很考功夫的,荒郊野地,在摸浪子的尸体,脚下走矮步,慢慢地磨,脚步要非常细。走矮步要提气,没有提气就很沉重,以前我虽然瘦,但是难度也还是很大,要下功夫。学的时候,晚上做梦经常梦见自己在走矮步。这个戏除了矮步,还有甩发,这个戏没有水袖,主要是步法、指法和甩发,身段也要配合,比如翻身,要轻,才好看。后来我到潮剧院后演这个戏,老人听知,专门跟下去,去司鼓,在汕头市郊演出,老人非常重视这个戏,这是他的首本戏,方方面面里里外外他都非常熟悉,有他司鼓,很多细节都能给挖出来。

这戏除了动作多,还得从头唱到尾,很难。先生教我们,要用丹田帮助发声,如果没有,用喉咙磨就不耐唱,要掌握好吸气呼气,要练丹田力。练唱的时候先生要求我们盘脚坐,姿势要好,一唱不好,先生拿手上的藤条就抽过来。先生还有一支烟筒,尺外长,有节骨,有一次没唱好,烟筒直直往我肚脐就戳过来。先生不是恶,他是严格,是要我们好。那时候小,也还懵懵懂懂,给先生一戳,吓坏了。过后想,知道先生是要我们学好功夫,你没有努力,没有认真,唱了就不三不四。先生就是要你认真,要你注意丹田用力,不能平平,声音容易唱坏,这些他都有和我们说清楚。先生的意思就是来我这一组,就要做好唱好,老师才有名声,学生稀里哗啦的,不知道在做什么,先生也没名声。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现在不是,现在要说好话,说话要说得艺术,以前没有这样的,要你好就是要你好,要你好我就不论话是重是轻,不会说好听话的。

【潮剧旦角的规格】潮剧旦行的表演很多都有自己的规格。潮剧旦的分手就不能比肩宽,现在规格不好,剧院的戏还比较有拘束,一些其他剧团的,动作开开的,完全没有规格。基本动作是不能出肩的,也不能太高,大概就是肚脐上面,太高就不好看,这些都有规格。还有台步,大大步,以为就是演个梅香而已。潮剧旦的台步要求只能是半个脚长,全脚了你的裙脚就不好看,我们练习的时候全部就是要求半脚,不要小看我们的梅香,台步功底都是很好的。台步练得好,功底好,走台步,裙脚轻轻翻动,非常好看,如果台步太粗,步伐太大,在台下看,会觉得很难看。
潮剧旦的不同行当也有不同的规格。青衣比较稳重,大方,眼神也很重要,一指一个眼神,眼神要去,没有眼神就和瞎了一样。青衣台步要脚接脚,不能太大,太大就变成老夫人,还有转身也很讲究,要转得好看。青衣的圆场非常重要,要突出脚工。闺门是闺门,青衣是青衣,基本动作差不多,风格味道不一样,到舞台上,要按人物的发展去表演。我们这一辈人虽然读书不多,文化不高,但有好老师好导演,剧团也有文化课去增加大家的知识,还有学简谱,以前是工尺谱,所以我们表演的路子和规格大都比较正确。当然潮剧也是慢慢在改革的,不要说现在基本都不懂工尺谱,我们当时已经就不大懂的了。

【基本功必须扎实】我在训练班学习,基本功练得还是比较扎实。(陈)炳光主任说,你们看,玩贞的台步和你们走的不一样,脚步非常密,人非常飘。我最记得到一团的时候学《柴房会》,鬼戏的台步一定要飘,潮剧没办法飞檐走壁,但你走起来要飘,才象个鬼,台步走不好,看来看去都是一个人。出台后飘飘荡荡的感觉,全靠脚功,如果没有脚功,配合身段,就粗,不象,要有那个味,要有点阴气。那个年代哪里有什么幻灯和灯光来变来变去,都是灯光亮亮的,没有功夫功底,演来演去就是演个人。

我在海声剧团,有时候辅导有时候演出,大家都说,玩贞姨你这么胖,怎么走起台步和溜冰一样。人虽重,脚步要轻,要密,这样才象戏,这个年龄,体型已经变了,但感觉年轻的时候练就的两下子还是会够格到位。我也有穿垫高的绣鞋,但是我的台步还是可以走得很好,这个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吴汉杀妻》我演吴母,抱个小孩,跌跌撞撞,出台走圆场,这个出台非常重要,出来的时候还是背着观众的,圆场后转身观众才能看到脸。这个戏我是穿垫高的鞋,照样走得非常轻非常好看,我觉得还是功底,不能怨鞋的高低。

【塑造人物分寸感很重要】角色的动作,要看剧本,看人物,不能脱离,脱离了,就不吻合,要讲究塑造人物。《收浪子尸》和《柴房会》就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戏情完全不一样。《收浪子尸》是妇人,正宗青衣,要稳重大方,动作又要细腻,《柴房会》虽然也是青衣,但是是鬼魂,要飘渺,有点阴气,气质和动作完全不一样,要从人物去理解去运用动作。《柴房会》是卢吟词先生排的,先生帮我分析人物,莫二娘是老实鬼,不是厉鬼,不是恶鬼,是屈死的冤鬼,眼神动作都要注意。这个戏是和李有存合作的,李有存演李老三非常贴切,不会油,憨厚,就是完全一个小卖货郎,也是分寸很好。

在读剧本的时候,就要开始理解人物,剧本读完,就要对人物有认识,然后要去思考,才有把握去塑造。边读就要边理解,边设想动作,要从人物出发去处理动作。比如我演过《吴汉杀妻》,吴母在责子的时候,就不能太凶恶,要有母性,动作出来的时候,要讲究分寸。有时候就是指手的时候多了一个戳的动作,整个人物的形象就变了,分寸是非常重要的。吴母要叫吴汉杀妻,表面很强硬,内心是在流泪,是很复杂很纠结的情绪,从表演上要体现这些东西,不能太凶太恶,太凶太恶就不符合人物,脸谱化去。这种分寸不能过,要透过台词去分析人物。我演这个戏演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观众都是掌声不断。有的观众第二天起来还在讨论,昨夜哪个老乌衫强死,太过好看了。我们在乡下住,隔着窗就听到观众的评论。农村观众文化不高,为什么这样夸你,就是演员理解角色,有分有寸去对待,观众感动了,说又说不出来,所以就是夸你的戏好看。我觉得戏就要这样,演员创造出来的作品,有掌握人物的分寸,加上动作的配合,成功率就比较高。我演这个角色,还是懂得去理解,塑造的时候去抓住重点。

演戏不是声大大,眼大大就好,内心没东西,就没戏,有内心,动作来配合,就能演多很多戏出来。现在一些戏缺这些,没有人物,没有需要,动作比再多没有用,变做五彩猫去。演艺大赛也是,动作很多,一些难度也很大,但是看了观众不入戏,不感动,就是缺少内心的东西。现在的水袖是发展了很多,但是用太多,一些沉静的感情给水袖一用就影响到了。内功才是最难的,曲折深沉的感情,要怎么深法,要去研究人物,才有东西,才不会不对调。

【塑造角色不能生搬硬套】演戏,包括学别人演过的戏,都要自己要学会创造,自己理解,不要生搬硬套,不同演员有不同的风格和优缺点,要扬长避短。(范)泽华姐的《万山红》演了一段时间后,没有演了,就由我去演。我有学习她的,但也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理解塑造,演后大家觉得我演得也是不错,有农村妇女的特点和气质。我一直还是比较好学,没有好学,接到角色人物,就会空空。戏不在多少,关键要演出人物。

还有《澎湃》,演阿嫂,戏也不多,但我也尽量演出人物的特点。戏真的不论长短,演出人物就成功,人物会鲜明就成功。这个戏肯定是演澎湃,怎么可能演到阿嫂,但是我越研究越觉得有戏,有戏就好演,演出来就象样。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小角色能演好,才更见功夫。我们有去海丰深入生活,阿嫂是缠脚的,我台步就设计成半现代半古装,(郑)文风同志说,玩贞做功课默默无声,走出来的台步一歪一歪的,真是贴切。他没有当面夸我,那时候没当面夸的,我是后来知道的。以前都是好的好在心,不足的和你提。这个人物要怎么创造,主角都出场了,演了好多在前面了,我出来要怎么演,要符合人物,要抢眼,又不能抢戏,我真的有认真去想。这个戏是洪潮写的,他说,我写到后面都有点写不下去了,玩贞倒帮我补上了。是哩,我看剧本,怎么到后面这个角色有点没有下文,我就去找他商量,我想这样这样处理过去,他后来说,给我做了一些处理,角色完整了,他很高兴。

【戏曲化妆是一门学问】戏曲化妆也很重要。我的额头不是很大,水鬓花粒中间那两粒就要做小一点,也不要贴太低,这样整个脸型看起来就好看。我为什么会化妆,因为到一团后,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只要有心,好多人身上都很有功夫,怎么一定得出去学习呢?要去那时候也没有机会。我自己的理解,什么都可以学习,包括化妆。比如化鼻子,现在很多演员化到鼻梁和高速公路一样,我鼻梁的化妆,是学(萧)南英的,还有学(谢)素贞姐的。我学她们,两边的鼻梁色,不能全赤,也不能全黑,这样色彩不好看,我是用红渗黑,红多黑少,画好之后,再用手弄得化一些,千万不要弄成高速公路,不好看。这样洒粉之后,照上灯光,鼻梁就很好看。戏曲的化妆好不好不能全靠当面看,演员和观众是有距离,也有强灯光,要到台下去观看才准。一些妆当面看好像不怎样,但上到舞台,在台下一看,效果就出来了。化妆也是一门学问。演员做戏一定要认真,我们这批老的,都是早早就去化妆,化好妆在等待,不会很匆忙去化妆,随便化了就急急忙忙上场的,都很认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