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打印蒲剧传统曲目《三上轿》。故事很朴素,描写明代张居正之子张秉仁依权仗势,欺男霸女,为占有李通之妻,将李用药酒毒死。强娶李通之妻崔秀英成婚。崔秀英在上轿前怀揣短刀,准备以死相拼。
虽然生在本土但长在外,所以对于本土文化蒲剧,了解很少,但常听母亲闲来唱几句,以为是异地怀乡的小曲。但母亲爱看戏,对我还是很有影响。母亲常带着我看戏,但多是晋剧。是大礼堂一晚上接一晚上唱,一本接一本。我是听不懂,但很乖,不扫母亲的兴致,乖乖陪着看,但其实最喜欢看的无非是小姐丫鬟,头上发饰在灯光下熠熠闪光,衣衫的颜色清雅秀丽,小姐的粉衫长袖,丫鬟的短襟小袄,翠绿的收口裤,腰间所系红绸缎,甚至舞台上的椅子上大红的绣花搭总让我内心营造出温柔的梦一样的飘渺的境界。
最奇怪的是妈妈说骑马,你看看,我哪里看得懂,只见一些身后插旗的,带着胡子,清白锦衣,是俊逸模样的男子,拿着手杖长短的棍子,上面缀满璎珞,挥动起来很是潇洒,等好姿势,或急或慢,唱唱走走,不觉已走万里路,现在想来,戏剧果真是浪漫,不费半毛钱,就可以纵横天下,不费一砖一物就可以体现亭台庙宇之巍峨,移步换景,虚实相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富有特征的脸谱都是故事,耐人寻味。
至三十而立时,回到家乡,办公室里发现但凡土著居民,无论那男男女女都哼得出几句蒲剧调调,悠然自得,有的竟唱地有模有样,我以为舞台上的东西,平常人怎么也会唱,羡慕至极。求他们教两句,《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先听得无数遍,然后练唱,过几日,调调别扭的的老公孩子无法忍受。只好偷着唱,一天,我正练,感觉有点像,就问老公怎么样,他哀叹一声。我感慨,本土文化熏出来的味道,岂是我几日工夫想成就的,还是作罢。
话说今日打印戏词三上轿,本土味很浓,方言口语比比皆是,想来人民群众还是很喜欢的,因为语言贴近生活。我常想唐诗宋词固然美,但诗词之讲究,究竟离老百姓远了些,倒不如元曲,口语多,很生活化,读来上口插科打诨都让人俗中见义,见理。
选的几句分享:
选段一:崔秀英: 【流板】
二爹娘你请上媳妇拜倒,【拜介】
把媳妇言共语细听根苗。
儿方比朽木搭桥把娘闪,
又方比竹篮打水两头空。
……
选段二
【七锤二性】
二爹娘他言说李门根芽。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晓,
娘怀儿两个月沙里澄金。
娘怀儿三个月长成血块,
娘怀儿四个月长成人身。【用乳】
【紧二性】
娘怀儿五个月分开五指,
娘怀儿六个月长起发根。
娘怀儿七个月分开七窍,
娘怀儿八个月初定全身。
怀冤家九个月随娘呼吸,
怀冤家十个月才离娘身。
【流水】
怀抱我儿哭嚎啕,
忽听门外闹吵吵。
东家吵,西家闹,
……
媳妇把话说根苗。
饥了喂儿半碗饭。
冷了与儿缝衣衫。
【流水】
假若长大成人汉,他是李门拜孝男。
选段三:
【流水】
(唱)罢罢罢 休休休。
事在头上不自由,
崔家女站在门儿口。
列为大嫂听来由。
我劝你少擦脂粉门前站,少与男儿惹祸端。
行路的君子观一眼,他与你丈夫结下冤。
劝罢女再劝男
列位君子听一言。
劝你娶妻莫挑拣,
或好或丑天配姻缘,
吕大脸丑能到老,
容貌窈窕把祸招。
崔家女不是容貌好,
焉能把李举人赴阴曹!
我辞别爹娘三上轿,
泪汪汪我进了枉死城。
<乘轿与媒婆下>
【流水】
李:(唱)举家方比一窝鸡,
王:(唱)个人打食保自己。
【大抹板】
李:(唱)忽然一只黄鹰到,
(唱)东的东来西的西。【擂锤子】 (同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