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京梆名家张四刚《白罗衫》
作者:婉儿
我自幼受父母的影响,对京剧稍有了解。后来看了张四刚老师主演的《寇准背靴》,出乎意料,梆子戏竟然如此好听好看,为北京有这样功力深厚的艺术家而自豪骄傲,京城真乃藏龙卧虎之地!尤其他那手、眼、身、步,唱、做、念、舞,表演身段,都很细致讲究,更使我眼前一亮的是他那绝活儿:“帽翅功”、“靴子功”、“水袖功”、“髯口功”、“圆场功”,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怎一个美字了得!曾看到过诸多个演员的《背靴》,但由他精心刻画的爱国忧民、风趣幽默的寇准形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从微博中看到了由王永春先生亲授张四刚主演的《白罗衫》在固安大剧院上演,怀着激动的心情,欣赏了他的这一经典剧目,果然《白罗衫》中的姚达与《背靴》中的寇准性格迥异、绝然不同,如果说《背靴》讲的是爱国主义思想,那么《白罗衫》则是讲的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故事,对当代都有着很强的现实警示教育意义。
《白罗衫》全剧共有八场戏,但是重墨渲染的两场戏是“分衫”和“夜审”。第一场“别母”、二场“打江”,编剧尚羡智先生用十分简练干净的手笔进入剧情,后面始终沿着“要报打江劫舟之仇”为主线来展开,时时悬念于观众之心的也是此仇能否得报和如何报仇?张四刚老师的首次上场是在第三场“产子分衫”,此场戏分为三个片段:一,郑淑英逃走和徐能的追赶;二,姚达定计与躲过追捕;三,徐能夺子、分衫为凭。其中有几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徐能命姚达追赶苏夫人,危急时刻苏夫人在芦苇中产下一子,姚达名为追赶,实则暗中保护,当姚达追到江边,忽然听到婴儿哭声之后,姚达大吃一惊,在这里,张四刚老师是这样表现的:姚达顺着声音走到下场门,左手推髯、别腿、配以锣鼓经”八达仓“一个翻身、洒髯、搂髯、右手弧度画圈指向下场门方向,动作既漂亮,同时又交待了苏夫人藏身产子之处;后姚达与苏夫人定计,说苏夫人投江已死,归途中拾一婴孩,为使徐能信以为真,故将石头投入江中,此时他很好地运用了戏曲舞台虚拟表演艺术手法将搬石、投石的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在投石后,只见他下意识地掸了掸手上的土,只是这一小动作,就能看出张四刚老师是多么地注意观察生活啊!谈到他的唱,以“银达子”派唱腔风格为主,融合了何达子的特色,加之张老师对唱腔表现人物的理解: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刚柔相济,他的唱腔设计强调因字生腔,唱念相兼,字正腔圆;根据嗓音条件,用阴阳合掺(即真假声明显反差且过渡自然的演唱)来传达人物感情。一句“她孤儿寡母真凄惨,铁石的心肠也痛酸......”使观众潸然泪下,准确地传达了姚达对遇害的苏夫人的同情。“...我夫妻羁押贼家住,怎能够孤身一人逃外边,徐能手黑心狠毒,再落贼掌命难全,是非地莫久站,速速逃生莫迟延,夫人你快快把路赶——”快二六、跺板、拉腔,此时观众为张四刚老师对姚达的勇敢、仗义、憨厚、正值的性格刻画及对火候、尺寸的准确把握,赞叹不已。让观众为苏夫人的遭遇而同情、为她的命运而担心,紧扣观众心弦。更抓观众眼球的是念、做并重的“夜审姚达”一场,在这里有一处亮点那就是为了表现姚达忐忑不安、内心矛盾、激烈斗争时运用了绝活儿“耍茶碗”,充分体现了姚达内心紧张、复杂的心情,张四刚老师把握“技为艺用”的原则,因此恰到好处,绝无卖弄之感,观众无不为演员的精湛表演而拍手叫绝。大段念白运用了念中有唱的处理手段,用张四刚老师的话说:“戏曲的韵白就是没有音符的唱腔。”尤其是“老爷容禀:十八年前....万望老爷为了江南的黎民百姓将这勾结官绅、横行江上、独霸一方、无恶不作的徐能斩!斩!斩呐首——”长达十几分钟的念白通过断句、喷口、垛口等手段的艺术化处理,将徐继祖亲生父母遇害的过程讲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姚达的正直、憨厚、诚信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只听观众席中时而掌声雷鸣,时而鸦雀无声,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同时又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真是千斤话白四两唱啊,足见张四刚老师念白功力之深!
此戏有情、有技、有理。可谓经典!近日在北京雅罡艺术院的微信平台上看到了张老师将于今年的元月十日在大兴影剧院再度上演百看不厌的拿手剧目《白罗衫》,可以再次欣赏到张四刚老师那精彩绝伦的表演了,甚是期待!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