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元旦这天,汕头市政协岭海丝竹社为迎接新年,举办了一场“廷波曲”潮州音乐演奏会,演奏的都是潮剧国家一级作曲家李廷波先生几十年来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潮剧名曲。

汕头市政协岭海丝竹社的潮乐名家林吉衡、赵来州、詹维纲,国家一级演员黄盛典,新秀蚁燕丹及票友张燕等参加了演奏会。一时间,鼓乐齐鸣,一阵阵优美的旋律响起,熟悉的名曲,令人为之陶醉。我常说音乐的魅力,不但直达人心,而且经久不衰。李廷波先生以他的聪慧与才华,以他出色的艺术创造,让“廷波曲”在潮乐的百花园中,吐露沁人芬芳。

廷波曲调沁心脾

潮剧国家一级作曲家李廷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涉猎于潮剧的作曲事业,至今已经几十年了。这几十年来世界的变化很大,白云变幻如苍狗,有多少人事的沉浮,可是李廷波,任它窗外风云如何,只是初心不改,一心一意投入创作,不但从中获得快乐,更从中得到了人格的提升,他创作了众多的让人耳熟能详的名曲,如今在潮乐界“廷波曲”已是响当当的品牌。以作曲家来命名其创作的,很少见,可见行内人士对他创作的肯定和推崇。

然而,李廷波的声名还是更多地流传于业内人士的口中,他的世俗之名还远未广为人知。这当然与更多的戏迷过分注意那些演技出色的演员有关,前台总是引人关注的,而李廷波这些作曲家,却更多地隐身于后台,他们只是默默地奉献。但是,只要是真正懂得艺术的,却无不尊敬着台后的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戏曲戏曲,看戏听曲”,没有好的曲词,戏总是有遗憾的。我倒是很庆幸潮剧之有如李廷波这样的大牌作曲家,只要他作的曲,无不为戏增光添彩,有不少都成了名曲,我们在许多场合上都能不期而遇。真正懂戏的戏迷告诉我,他们看戏,其实更是为了欣赏“廷波曲”。

李廷波创作的潮曲为何有如此扣人心弦的力量?从他为一百多部潮剧所作的曲中,可以看出,他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潮曲只能姓潮,没有潮味,潮曲当然不能够成立,所以,李廷波创作的潮曲总是潮音缭绕,潮味浓郁的,这也是“廷波曲”最感人之处。其二呢,则是李廷波是个注重学习、注重创新的人,他的艺术素养很高,博古通今,有人评论他:“胸有珠玉凭吞吐。”正是这胸中有锦绣,手下才会华章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尝得艰辛苦亦乐

作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他等于半个导演,再加上半个编剧。作曲之路也是艰辛的,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想象的。李廷波就付出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苦。他原是演员,由演员转向作曲,就是从台前转向了台后,这得下多大的决心,因为要忍受更多的寂寞和刻苦。

他为什么选择了明显要冷清得多的作曲?多少有些自讨苦吃的成分,但他无悔。他说是源于爱。他对潮剧潮乐的爱不但是由衷的,更是痴迷和执着的。所以,他坚持学习乐理,记谱,坚持向传统学习,向老一辈作曲名家,如马飞、陈华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创作水平。

由于努力,他很快就在潮剧作曲界赢得了名声,但他不愿满足于现状,也不愿固步自封,更希望自己的创作在前人的经验上有所创新。因此,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及精力去钻研现代音乐理论,希望与传统潮乐结合起来,绽放出新花。他不断推敲,研究其中的共同点,特别是从现代音乐的变奏伸缩法中悟出潮剧的板式关系,把现代音乐的变调与潮剧的调式关系联系起来考虑。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他终于探索出了一套有别于前人的作曲方法,于是“廷波曲”成了潮剧界的一株奇葩,令人喜闻乐见。

回眸往事,历历艰辛,他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春夏秋冬轮换,他从青葱之年走到华发斑驳的岁月,耗费的精血,只有那些白了的头发,只有那些动人的乐曲,可以证明。

别有韵味“廷波曲”

对“廷波曲”,我与广大戏迷一样,都是百听不厌。每回聆听,不管心境如何,总是一下子沉静了,在细细的回味中,我充分地享受到了快乐,激动,或宁静,我尽情地在音乐天空翱翔,这让我常常想起了一句古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度闻?”

李廷波先生创作的潮曲,之所以如此打动我们,当然是因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张燕在这场音乐演奏会上,所演唱的李廷波作曲的潮剧《蝶恋花》中,杨开慧的精彩唱段:“誓把山河放眼量”,其优美的旋律,谱写了先烈的革命情怀,可谓感人至深。笔者在欣赏时,就总觉得曲调有似曾相识处,但又觉得很新鲜、美妙。郑炳钊先生对我说,这是李廷波巧借传统曲牌《斗鹌鹑》之谱,更揉合融汇歌剧和现代音乐的元素而创作的新曲。它很好地反映了“廷波曲”的风格,即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是那么有古老的意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李廷波先生作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据人物设计唱腔,对人物的塑造起画龙点睛作用。如他创作的潮剧《张春郎削发》的唱段,就很好地刻划出了张春郎倜傥不羁,以及不屈服皇权的刚烈性格。他不但在作曲中照顾了人物的性格,也照顾到了小生音域上的特点,使演员演唱时更容易发挥。为这部戏,李廷波倾注了很多心血,几乎是千锤百练。于是,不少不懂潮语的人,欣赏后也都为之倾倒,如《工人日报》发表的一篇剧评就称誉说,《张春郎削发》的唱腔“如南国蕉林,能听林中的燕鸣莺啼。”还有在《葫芦庙》里,对贾雨村唱腔的设计,在《彭湃》里,对彭湃唱腔的设计,都无不如此的。如《葫芦庙》中,贾雨村有一个演唱,在短短的唱段中,就变换了四种节奏,用线板表现他初接案的心情,用二板表现他的内心矛盾,用紧拉慢唱表现他的激烈斗争,用快三板表现他的决心昧着良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廷波的作曲艺术已经是如何炉火纯青了。

此际,黄盛典先生正在唱着李廷波创作的彭湃唱段:“马老师细语谈古人”,优美而流畅的旋律,体贴人心,于是在场者都发自内心崇敬地鼓起掌来,热烈的掌声正是对李廷波先生作曲艺术的充分激赏。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