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黄瑞英:潮剧花旦的步法、眼神、念白最重要(三)

【12基本动作是基础】潮剧旦行的12个基本动作,就是我们潮剧的特点,也是旦行表演的基础。花旦、闺门、青衣都是12个基本动作。小生、老生、花脸则是生行的12个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是历代艺人不断积累流传下来的,也是剧种公认的基本动作。学习了这些基本动作之后,不同的行当,差别仅仅在于位置的不一样,幅度的不一样,动作是高一些低一些,开放些还是收敛些,具体的体现不一样,区别是在这里。比如指手,闺门的指手要柔和一些,身段要稳重一些,花旦就要加多一点腰身,要比较活泼比较俏,青衣就要更加大方,更加稳重。

现在年轻的演员,主要还是基础打得不扎实,根基不稳。和梨园戏的18科母一样,潮剧的基础就是12基本动作,以及几种基础步法。我们的步法和大剧种的步法也不太一样,京剧的步法,以前老师父包括吟词师父,老是形容她们象在踮脚尖。这是她们的走法,功夫练得好,就看不出是在踮脚尖。我们年轻的学习她们的,结果肉没舀到,总是舀到渣,老是跳。这是不得法的学习。

我们这批老的为什么大家还是比较承认,就是因为基础打得非常好。现在是老了,站不太稳,或者没办法蹲太久,但是动作基本是不会走形的。我有时候和年轻的演员开玩笑,我们如果恢复一下训练,腿还照样可以踢起来,现在谢素贞还可以踢腿踢得非常漂亮,别看我们70多岁老人,可能还踢得比你好。

【潮剧旦行指法的演变】潮剧旦行最传统的指法是姜牙指。尾指是不能翘起来的,拇指要按在中指的中节,要按得比较贴。我们以前如果不是这么比,老先生就会不同意,说这不是我们潮剧的。但是慢慢就觉得这样比较拘谨了,慢慢拇指和尾指就有点放松了,特别到了训练班的时候,指法就比以前的再松弛了一些。现在舞台上的指法有点没有规格,不仅尾指翘起来,连无名指都松了,拇指也圈成了个铜钱。潮剧的指法是不能有铜钱的。
【身段动作也有韵味】现在的花旦,因为基础不扎实,所以出来的动作不太规范,也总是觉得缺少那么一点味道。你说年轻演员走碎步会不会,都会,但总是还缺少那么一点味道,缺那点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脚、身、步的整体配合,来自动作的幅度和分寸。《春草闯堂》开场,两个丫头走出来,里面就吸收了莆仙戏的动作,包括头也学了她们一点点摆动,但是手势台步大体都是潮剧的。走到台中,双手叉腰定格亮相,这个就完全是我们潮剧的,莆仙戏是没有的。诸如这些出台的看似简单的表演,都有很多身段、手势、眼神的非常细微的变化。何为韵味?这些就是韵味。现在就是缺少这些东西。

【地方剧种必须有特色】为什么当年我们去北京那么轰动?因为我们有特色嘛。有我们自己的表演,有我们自己的音乐,有我们自己地方的剧目,这些都是我们地方的特色,是别人没有的,也比较精美,所以大家认可。如果你和别人一样,或者你非常粗糙,处在天边国角,谁去认你?也有人说,不就是因为有我们的潮州音乐,要不谁认识我们?当然也说对了一部分。确实是因为我们有非常古老悦耳的音乐,有自己非常有特点的锣鼓,但是也绝对不能抹杀表演这一部分。音乐毕竟是三股索里面的一部分而已。音乐和表演,最后全部是要围绕塑造人物这个中心体现出来。台前表演,后面是锣鼓和音乐,还有舞美、服装、道具等,三股索要拧成一股绳,这样整台才完整,哪一方面脱节,都不行。你说现在服饰新不新?舞美新不新?但是这是什么剧种,你们剧种表演的特色是什么,现在舞台上看不到,年轻一辈也说不出。甚至不少年轻一辈现在都认为,潮剧有什么啊?不就是那几下子比过来比过去吗?幸得这几年有弄一些传承,一些年轻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慢慢觉得潮剧自身的表演里面还是有很多味道。

【让年轻演员回炉集训】我一直都在想,总觉得我们这辈人内心都还有这个责任在,这个心还是放不下。虽然我们这一批已经老了,但不少人还是力所能及,趁这些人还可以的时候,要让年轻演员,各个行当的人,逐期抽调来回炉,就和过去的训练班一样。我们不用长期的,短期的就可以。比如花旦,调几个花旦来,把这些最基本的,包括12基本动作,步法,不用复杂的,就是最基本的东西,来重温,来规范。现在开门上楼都不会,得走几步也不知道。当然这些她们在学校已经有老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总感觉还是缺乏那么一种味道。
现在一些老师本身都不懂,教出来的学生,自然还是不懂,所以不能怪现在这批学生。师资非常重要,老师好,教出来的学生自然就好。如果老师自己连潮剧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不能怪学生不懂啊。所以我为什么说要回炉,就是要让这些年轻演员重新学习潮剧的12个基本动作,学习最基本的步法和身段。根基打稳,传统的基础扎实,你去学习别人的东西,自然就给我们化过来。你根基不扎实,肯定被别人同化去。这是简单的道理。我们这些老的在一些场合都提议过,虽然明知说出来得罪人,但是潮剧的情结在那里,得罪人也要说。我觉得我们这一辈人,心都是一样的,都是觉得潮剧不能将来给人认不出来了。

【向外学习要会消化】我们不是说要非常保守,新的学生,新的演员,就一定要和以前老的那种表演一模一样。不是的。实际上我们这辈人也在外面吸收了很多,也有了发展。潮剧会给人认知,在全国给人承认,也是因为在潮剧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很多好的东西,丰富了。不能排斥向外学习,才有更多的东西来丰富自己。事实也说明我们今天确实是丰富了,我们以前没有这么多的东西。但是人家为什么承认这些还是潮剧的?因为过去领导思想明确,去学,尽量多学,回来了,要消化,把人家的东西消化成潮剧自己的。某个动作,我们自己没有的,学来了,但是你有潮剧自己的规格,不要给人说偷吃忘记擦嘴巴。

【向外学习缺乏专家把关】新一辈的人非常可爱,非常认真,非常好学。他们生怕没有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过去老潮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东西。所以他们看到外来的东西,就觉得非常新鲜,喜欢去学,这非常好。但是学来之后呢?没人把关。你看每次汇演,跑到外面学,自己做投资做服饰,这种精神要肯定,但是就是出来后没有人把关,都是直接套用别人的,然后请作 曲先生,你和我改个韵脚,这个过程有多少动作,你要给我多少节拍。

过去就不是这样。先生改剧本,按照原来剧本,改成潮剧自己的味道,自己的东西。里面有的离我们潮剧比较远,就不一定用,也会增加一些潮剧自己的元素。吸收别人好的,化进来,这样就不会看起来明明都不是潮剧。我们以前也学了很多别人的短剧,没人说不是潮剧的。现在就是缺乏把关,所以给人的感觉,这是京剧的,这是越剧的,舞台上的表演一块一块,演员自己也不自知。现在请的外来导演,也不熟悉潮剧,所以表演起来五花八门,这个出来是上海越剧的风格,那个出来是京昆的风格,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舞台上没有给人一个整体的、统一的、潮剧原有的韵味。
【传承很重要】这几年弄的这些传承,年轻演员慢慢尝到了甜头,觉得越学越觉得有味,这个非常好。潮剧也不是真的完全没东西。

除了形体上的表演传承下来,让舞台上的表演有潮剧自己的韵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传承了前辈导演的风格,也就是非常强调进入人物,塑造人物。所以年轻演员慢慢懂得了,演一个角色,不单单是会比这几个动作,你要投入到人物,要有人物的思想感情,配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来寻找动作。而不是动作套上去,再来表演感情,这样是无味的。以前郑一标先生这些大导演传下来的戏,不少年轻演员都觉得越学越有味,也增强了他们对潮剧的信心,我想这样就非常好。他们以后会慢慢再去消化,去对比,会思考他们学习的一些东西确实比较生硬,拿来后就吞下去。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要慢慢消化。去年排《续荔镜记》,幸好有录像。我和老土(张树桐)说,你反复去看录像,除了形体之外,要看人物,看眼神,这个戏学得好,今后就会尝到甜头,就会知道以前老师是怎样塑造人物。他这一次确实是非常用心,学了也很有成效。

现在我们这一辈人越来越老了,象老生,本来还有一个长城,现在岁数也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传承工作得抓紧。当年东山湖会议曾经提出,这一批各行当的代表演员应该拍专辑,包括口述,包括基本的表演,每人拍一个专辑,今后可以传下去。后期也曾经说过一次,但是都没有下文。这个事情应该抓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