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华灯初上,饭后茶余。从山东省莱州市虎头崖镇彭家村的村民彭赞礼家中传出一阵优雅美妙的吕韵琴声,走近发现,七十多岁的彭赞礼老先生神情陶醉的拉着坠琴,时而观察着演员们的神色。没有舞台,没有音响,就是乐队也只是坠琴和一把二胡而已,演员们也没有华丽的戏装,但是他们对吕剧文化的爱好,对艺术传承的关心,足以使我们感动。堪称楷模,不过仔细看去,表演者大多头发都略显发白,皱纹也都爬上了脸庞。如此看来,流传了百年的山东吕剧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以年长者居多。

彭家村的老村长,也就是上述的彭赞礼,早年在村里当过多年的负责人,一向处事妥帖稳健,公平公正,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文艺方面更是能文能武,自然而然的被推选为彭家文艺队队长,在老村长的打理下文艺队如火如荼,但好景不长受大众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爱好所谓的“流行”、“非主流”,所学的乐器也变成了吉他、萨克斯、小提琴之类的西洋乐器,而坠琴、扬琴、二胡这些具有多年文明历史的传统乐器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淡忘。如今我山东吕剧文化的火焰只靠着专业演员和爱好者的苦苦支撑才在文艺界方未熄灭。

我们理应扪心自问,是什么原因使传统的艺术无人接纳?难道说这一艺术瑰宝只能让老年人孤芳自赏吗?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不了解这门艺术。难道说现在年轻人口中所谓的“追星”就是真正的艺术吗?当然人家有自己的爱好,我们管不了,也不能去管,可是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吕剧这门艺术失传吧?短短的几年间,山东省各大吕剧团从站票卖满到现在送票给人看,可想而知这中间有多大的差距!另外随着戏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历史问题,加之年轻人不喜欢,不愿意学,值得许多传统吕剧剧本也濒临失传,或有其名无其本。这些原因是怎样造成的?对于这种现象没人能给予我们答案,我们也不好去指论。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历史的车轮已跨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升,思想水平也在提高。现在的家长几乎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唱戏,并且有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唱戏是下九流的事,等到孩子长大了自己有了主见,因为年龄的因素也就很难学成了,这或许是一种原因吧!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别人学是不可取的,只有自己喜欢,变成乐趣,才会真正地接受这门艺术。

自从彭家村建立文艺队以来可称得上是中流砥柱的老村长兢兢业业,不求任何回报的支撑着文艺队,甚至都在无私奉献着。在演出过程中老村长摆脱了种种困难,使得文艺队顺利走下去,文艺队成员原本就少,加之没有任何报酬,年轻人不愿参加,成员老龄化,甚至相继过世,最终不得不改为农闲和节假日进行活动。这几年曾经文艺队的主力队员几乎失去,现在我担心许多年后还会存在现在的吕剧演唱吗?

鄙人愚见,我觉得弘扬传统艺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传承吕剧文化是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吕剧这门艺术除了靠吕剧团的艺术家们和老村长这样的前辈们来努力外,更需要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继承。我并不是崇古,只是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东西可以淡忘,但是有些东西值得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多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笔者虽然多年学习二胡为吕剧伴奏。但是纵观各个业余的吕剧组织,年长者因为自身原因而不便于携带扬琴,都以二胡居多,使乐队演出缺少神韵,所以为了乐队演出更加完美就正在潜心学习扬琴,但是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只有空余的时间出来,所以觉得心有意而力不足。毕竟加入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附近镇子很少有喜欢吕剧的年轻人。青黄不接之下,传承前景甚忧。

百余年来,从田间地头到剧院舞台,一代代的吕剧人,追寻着吕剧的文化,吕剧的魅力,吕剧的神韵。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会将吕剧文化发扬光大,站在历史的角度,把握时代的脉搏,讴歌新人新事,倡导新俗新风。传统戏与现代戏并重,舞台美与心灵美共赢!用自己的双手去迎接吕剧事业又一个蓬勃发展灿烂辉煌的明媚春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