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被改编成连环画的手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摄影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改编者根据潮剧舞台上的演出用摄相机拍成多幅连续性的剧照,再配上相应的剧情合订而成,这类作品的特点虽然刻板、机械,但它较能体现潮剧的精神风貌,潮味比较浓厚;另一类则是绘画品,这类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先由改编者根据剧本或舞台演出把剧情改编成连环画脚本,再由画家根据脚本绘画而成,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画家大体没有依照舞台的演出去依样画葫芦,故这类作品就与潮剧味道相去甚远了。如果从艺术再创造角度去分析,则这类作品能充分地去补充潮剧舞台上演出的不足和缺陷,可说是相得益彰。
潮剧被摄制成连环画有两部,一部是《苏六娘》,一部是《陈三五娘》。连环画《苏六娘》是一部由舞台直接拍成的作品,拍于1957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苏六娘》是一部建国后较有影响的剧目,编剧张华云和谢吟,该剧1957年4月被广东潮剧团带上北京演出,演员分别由姚璇秋、翁銮金等担纲主演,由于该剧极富潮汕特色,加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在京演出期间广获好评而被中国文联和剧协看中,据姚璇秋介绍,当年连环画的拍摄工作是由梅兰芳的秘书全面主持。连环画《陈三五娘》则是由电影《荔镜记》摄制而成,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陈三五娘》同样也是广东潮剧团演出的优秀剧目,由姚璇秋等主演,该剧曾于1957年和1959年两度进京演出,1960年赴港演出,影响非凡,1961年由香港大鹏影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在国内外放映,曾轰动一时。这两套连环画选取的大多是剧中精妙的镜头。
由潮剧改编绘制成的连环画大概有《江秀卿》、《许阿梅铁山起义》、《辞郎洲》、《八仙闹海》、《陈三五娘》和《告亲夫》等几册,这些作者大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画家。《辞郎洲》原是广东潮剧一团演出的新编历史故事剧目,编剧林澜、连裕斌和魏启光,姚璇秋等主演,1959年10月被作为建国10周年献礼剧目到北京演出,被京城的艺术家们认为“这个戏题材好,气魄大,主题明确,人物形象鲜明,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潮剧艺术特点”,轰动一时,备受欢迎。该剧被编成连环画大约是在60年代初,改编者杨犀,绘画水天宏,1961年12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计94图。水天宏是当年较著名的连环画家,他完全抛开舞台的束缚,以详实的笔调去重现历史,有一定的感染力,其中特别是陈壁娘与敌作战的场面最为壮观,画家利用狂风浓烟、闪电暴雨等烘托手法去渲染激烈的氛围,把古战场那种万马齐喑,杀声震天的场面刻划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八仙闹海》则原是潮安潮剧团1980年的演出本,编剧饶宗木式、刘管耀、李英群,由邱楚霞、陈廷良等主演,连环画脚本由原编剧之一李英群改编,绘画者为姚柏、箫梅清,共计94图,1982年5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套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画家能够利用绘画透视中的俯视、仰视、远视等视觉效果来处理画面。把大海刻画得烟波浩渺、深远广阔,大大地拓宽了舞台一律平视的视觉效果,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比舞台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视觉空间。
把潮剧改编成连环画,这在当年实在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潮剧是利用地方方言演唱的剧种,每到外地演出难免有些观众搞不清到底是在唱什么,但如果这些观众早就看过该剧的连环画,那么也就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所以潮剧连环画在推广潮剧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其一;其二,由于绘画者完全是敞开舞台而进行创作的,无形中也就拓宽了舞台上的演出空间,补充了演出中的不足,丰富了剧情的内涵,开阔了观众的视觉,使观众对剧目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