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高调梆子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

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山东梆子与平调、莱芜梆子以及苏北、皖北的“沙河调”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与豫东的“祥符调”关系则更为密切。

山东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清康熙中叶以后,政局比较稳定,山东各地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至乾隆年间,山东境内从矿冶、采煤到制盐、纺织、造纸、酿酒等轻型手工业均相当发达;而南北漕运之便更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地戏曲因通商贸易而在此交汇融通,形成本地的声腔剧种。   鲁西南是山东梆子的主要发源地。据清乾隆时期《秦云撷英小谱》和《燕兰小谱》等文献记载,约在明代末,陕西、山西一带的梆子腔,流传到山东后,接收了本地语言、民间歌曲、戏曲声腔的影响,逐渐演变发展而形成本地的梆子形式——山东梆子。乾隆时期,已有山东籍演员到北京演出。这些文字记载与许多艺人依据传闻追溯的情况比较接近。

许多老艺人依据传闻追溯,济宁东门里财神阁高调五福班,汶上县大曹班、崇圣府班,巨野县田家班、大姚班等,成班均有300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过去,不少职业班社和著名演员经常到豫东、苏北、皖北、冀南一带流动演出。

清代中叶以后,是山东梆子繁荣发展的时期,许多地方组织了职业班社,培养出不少优秀演员。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梆子开始有女演员登台演出。巨野县的女班中,小冷儿(旦)、小景儿(旦)的表演曾轰动一时。这期间,曾有一些山东梆子艺人到临近的河南、江苏等地演出,并受到欢迎。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有人常到鲁西南邀角前去演唱。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山东梆子艺人以戏曲为武器,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中,并陆续排演了《过年》、《不作亡国奴》、《参军光荣》等一批现代戏。

1930年前后,河南东部(包括开封)等地常到鲁西南邀角演唱。王锡堂(旦,艺名“桂花油”)、刘德润(红脸娃)、黄儒秀、孙子高(黑脸)、赵义庭(小生)以及女演员崔云芳等,都曾在开封、商丘一带演唱多年。王绍明(红脸、黑脸)与孙致平(旦)曾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过标名“山东梆子”的唱片。之后,因鲁西南地区战乱频繁,山东梆子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相反河南梆子著名演员陈素真、常香玉等相继崛起,编演新剧,改革唱腔,发展迅速。40年代初,反而从开封等地邀约李金娥、徐凤云、陈素花等到菏泽地区巡回演出。据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工作组1953年调查,全省43个梆子剧团的演唱,很多都吸收了豫西调的成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省仍有不少职业剧团在流动演出。业余剧团也很普遍,仅菏泽县就有梆子业余剧团一百余个。据1953年山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组的统计,全省尚有四十三个梆子剧团。 1958年,山东省文化局组织“山东梆子剧目工作队”,对山东梆子传统剧目和唱腔、曲牌进行挖掘整理。同年,以菏泽专署人民剧团为基础,并从济宁地区调集窦朝荣、卢胜奎等著名老艺人,在济南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山东省戏曲学校也设立了梆子科。通过整理传统剧目和创作现代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唱腔、表演、音乐伴奏等方面均有所改革和创新。

1960年,山东省梆子剧团至北京汇报演出时,《墙头记》、《万家香》、《玉虎坠》、《两狼山》等剧目受到好评。     此后又先后编演了一些现代戏,如《三回船》、《前沿人家》、《老王卖瓜》、《铁马宏图》、《柳下人家》等。    1982年在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省梆子剧团演出的《程咬金招亲》分别获优秀剧本创作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乐队伴奏奖,剧中主要演员获表演奖。 至1983年,这一剧种除山东省梆子剧团外,梁山、郓城、巨野、泰安、肥城、新泰、曲阜、嘉祥等地,仍有专业剧团巡回演出。

高调梆子科班分布

三百年来,各地先后组成不少职业班社,据初步调查,主要有:

一、菏泽地区(以曹州梆子为主)。曹楼曹家班,锅饼口刘惠廷班,张丕荣班,龙王冯班,马庄马家班(以上菏泽)。牛家班,吕围子班,曹家班,王堤圈班,蔡兴科班,火神台班,李同百班,大张楼张班,孙老家班(以上曹县)。姚楼大姚班,田庄田状元家班,姚念集班,大义集孔班,马庄班,孙班,女班(以上巨野)。福盛班,王沙窝班,八班(以上郓城)。西三义堂班(东明)。黄鹤楼班,四班,朱家班(以上单县)。吕家庄大吕班,董口班,鸡山王二麻子班(以上鄄城)。寿张集井班(梁山)。三班(成武)。孔家班(后改大兴班),东三义堂班(以上定陶)。

二、济宁地区(以汶上梆子为主)。大曹班,崇圣府班,大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岳楼岳家班,黄石店孔家班,陈村孔班,萱楼班(以上汶上)。财神阁五福班,孙家班,冯家班(以上济宁)。东郭张天师府班,洼斗得胜班,龙峪福盛班,宁阳店班,东郭韩典班(以上滕县)。管庄孔班,圣公府班,新庄孔家班,吴村福盛班(以上曲阜)。全盛班,石祥庄班,双盛班(亚圣府班),后屯班(以上邹县)。歇马亭吉庆班,西关赵元琴班(以上兖州)曾班,吴侍尉班(以上嘉祥)。大苏班,小苏班,羊山李家班,周班,李班(以上金乡)。

三、泰安地区。张瑞祥班,宋庄班,王玉千班(以上泰安)。张班,东阿长升班,小曹班(以上平阴)。夏锁班(东平)。由翰林家班(肥城)。义气班、陈宝忠班、阎班、葛石店张洪邈班(以上宁阳)。

此外,黄河以北的莘县、临沂地区的费县以及河南的范县等地,也都先后成立过梆子班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