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汉剧团虽解散,但我们还在”原惠阳地区汉剧团团友坚信汉剧这朵艺术奇葩会重放异彩

日前,家住市区河南岸花边岭广场附近的李姨吃完晚饭,带着随身听出门,一边听着汉剧,一边绕着花边岭广场散步。“听着乡曲、家乡小剧,心里总是暖暖的。”在惠州定居40多年、祖籍梅州梅县的李姨,钟爱汉剧,是个汉剧迷。

汉剧是誉称“南国牡丹”的客家地方剧种,在惠州曾经风靡一时。这些年,范梅英、李立德、罗育威、黄祖柏等一群汉剧迷凭着对汉剧的热爱,为汉剧在惠州的发展默默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惠阳地区汉剧团虽已解散,但是我们人还在。”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会长罗育威、顾问范梅英等一群汉剧迷热情不减。

旧时盛况

汉剧《秦香莲》曾唱醉惠州城乡

2014年12月,身为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顾问的范梅英专程从泰国赶回来参加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的聚会,在惠州市区一家酒店的大厅登台表演,观看的除了惠州的老百姓,还有来自广东汉剧院的名导演和演员,而给她化妆的是广东汉剧院的专职化妆师。台上的她宝刀未老,演唱了一曲《盘夫》名剧名段,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12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麦地的范梅英家中,采访了22日晚在深圳一下飞机就赶到惠州登台唱剧的她。年近七旬的范梅英个子娇小,气色很好。范梅英于1946年1月出生在梅州市大埔县的一个汉剧世家。“起初,父亲并不同意我学唱戏。”范梅英话音一转,双眉紧锁,她继而告诉记者,1959年,13岁的她刚上初一,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徒步100多公里到福建龙岩去考龙岩专区汉剧学校,并凭一副好嗓子被录取了。1970年,范梅英来到惠阳地区汉剧团。

范梅英回忆昔日唱戏的情景:当年《秦香莲》在惠州人民会场(现改名为花都影剧院)首演时,轰动惠州城乡,然后连续演出43天47场,场场爆满。当时她的小儿子才几个月大,为了登台,经常背着娃儿排戏。

她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汉剧艺术的探索与推广,和昔日的团友共同出版了《汉剧东江二十年》一书。她坚信传统艺术之光与日月同在,坚持以弘扬客家传统艺术为己任,积极参与组建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

今日坚守

来自海内外60多名团友齐聚惠州

2014年12月28日,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召开年会,来自海内外的60多名原惠阳地区汉剧团团友齐聚惠州。范梅英的汉剧选段《盘夫》在众人期待中登场,2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家,身子健朗,汉剧基本功深厚,表演的那股投入劲,让人感到激情飞扬,时间仿佛回到上世纪70年代。

李立德是汉剧的忠实粉丝,又是汉剧的研究学者,从不会听到会听,从不会唱到会唱。每场演出,只要李立德有空,几乎都到场。李立德结合自己的数十年研究,写了4000多字的《东江汉剧源流初探》一文。

据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会长罗育威介绍,惠阳地区汉剧团前身是在汕头公益社基础上筹建的汕头市业余汉剧团,1957年成为专业剧团,1960年整团调到韶关,改称粤北汉剧团。当时,现河源市各县尚属韶关专区,1963年惠阳专区恢复建制,将现河源市各县划归惠阳专区,汉剧团亦转入惠阳专区,团址在龙川,并改名为东江汉剧团或称惠阳专区汉剧团。1964年初入驻惠州,1965年连平汉剧团并入,称惠阳地区汉剧团。1984年撤团(解散)改为艺术培训团。

据统计,惠阳汉剧团从1965年至1984年5月共创作、上演41台大小剧目,其中古装戏17台、现代戏24台。汉剧、汉乐成为东江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乡戏”、“雅乐”。

未来展望

相信汉剧在惠州会越来越好

如今,惠州很少见有人唱汉剧、汉乐。汉剧是否会随着惠阳地区汉剧团的撤销而在惠州消失呢?

“不会的,因为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还在热爱汉剧。”范梅英坚定地说,“只要有这样的氛围和土壤,汉剧会让年轻一代人喜欢的。”范梅英现在跟小儿子在泰国定居,也经常受外国朋友之邀,即兴演唱汉剧。她喜欢旅游,在国外也常常被所在旅行团的导游邀请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友们演唱她拿手的汉剧、汉乐。对于宣扬这一家乡戏,她乐此不疲。受她影响,小儿子现在也特别喜欢汉剧,在大学时和出来工作后,还不时登台演唱。“现在可以说,我走到哪,汉剧就唱到哪。”范梅英说。

李姨告诉记者,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每逢聚会或义演前夕,艺员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认真排练,深入探讨。惠州市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会在惠阳地区汉剧团撤团后成立,老团友们成为研究会的“成员”,目前有近百人,经费由会员自愿捐筹。该研究会每年都会组织活动,让汉剧、汉乐一年总有几次登上大雅之堂,在舞台上闪耀,让人感受汉剧、汉乐的魅力。

“惠阳地区汉剧团虽已经解散,但是我们人还在。这好比一座寺庙拆了,但和尚都还在。”罗育威向记者介绍,惠阳地区汉剧团的团友还有60多人,分布在海内外,但是他只要在微信群里发个聚会通知,大家还是会千方百计赶来以剧会友。目前他们这群人渐渐老去,但惠州有着深厚的汉剧基础,相信只要重视,汉剧在惠州的明天会越来越好。罗育威、范梅英、李立德等人深信:汉剧这朵客家传统艺术奇葩一定会在惠州焕发青春,重放异彩。

链接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源于中原,200多年前流传岭南,经历代艺术家呕心沥血,千锤百炼,扬元音而出新声,擅大乐而纳小调,演遍闽、粤、赣,被誉为“南国牡丹”,成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广东汉剧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以中州音韵辅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因其艺术特点有别于湖北汉剧,所以1927年冠名为“广东汉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