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蜂》是一首活泼轻快、充满诙谐情绪的山东民间乐曲,此曲主要流传在山东聊城地区。乐曲表现了可爱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间忙碌穿梭的欢快场面,趣味盎然。乐曲篇幅较短,但体现了山东筝的基本特点和韵味,是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第一首速度较快的古筝小品。
这首曲子在几个方面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一,乐曲第一小节弱拍上后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要准确,避免弹成三十二分音符,也就是说连托与花指奏法要区别开来,切忌由于连托速度太快以至变成了花指,或下一小节的前倚音;第二,第四行第二小节强拍上的十六分音符快速托劈要与短摇区别开来,切忌速度太快以至于音符过于密集,成了短摇的效果,要保持快速托劈技法的颗粒性;第三,建议此曲采用传统的扎桩贴弦奏法,尤其是二十七至二十九小节连续的后十六音符“托劈”的处理,这样便于弹奏,声音也能得到保证。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当在句子中做强弱变化时,切忌速度随之提升。因为“强”与“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音乐元素,“强”属力度范畴,“快”属速度范畴,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穿花蜂》是一首情绪活泼欢快的作品,在做各种音乐上的变化时要注意节奏的平稳和流畅,不能忽快忽慢,让人难以把握。
有人问,《小黄鹂鸟》这首作品比较简单,手法单一、篇幅短小,应该做为第一首开手曲,怎会安排在这里?大家的疑惑不无道理,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有四个乐句、十八小节的没有任何华丽装饰手法的小曲而已,怎会放在复杂多变的《穿花蜂》之后呢?但换个角度考量一下,发现这样的安排还是颇具匠心的。因为这首小曲重点涉及了构成音乐的四大元素之一:音色。大家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绘画有色而声音是无色的,但我们在讲到对声音的感受时为什么会不自觉地用到了明亮、暗淡、光滑、滞涩等等富有视觉和触觉感受的词汇呢?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感。我们在倾听音乐时不知不觉把对视觉、触觉、味觉等等各种感受通过联想汇聚在一起,作用于内心,因而声音也有了色彩,也有了传情达意的特殊功效。如此看开,学会了创造丰富的声音色彩,调制丰富的音色颜料对一个演奏家的艺术表达将会带来无穷的能量。单一的色彩、毫无想象的音色是演奏者的大敌,它会使我们的艺术毫无生机。当然色彩不只一种,什么样的乐曲,什么样的风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声音选择,有关这个话题我将在以后的讲解中再次提到。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