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影响古筝音色的演奏因素很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演奏因素来有层次地控制音色,对各种题材不同、结构各异的筝曲进行恰当的音色“色彩布局”,首先应先了解不同的演奏方式对音色变化所起到的影响。

  一、 触弦的方式与音色

  在古筝演奏中,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理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

  (一)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1、基本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
  2、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大,音色较为深沉、厚重。
  3、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

  (二)触弦角度对音色的影响

  触弦角度对古筝音色所产生的影响,使人们在听觉上产生了圆润与柔和、饱满与飘逸等感觉,在传统筝曲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根据古筝的特性和人的生理条件用不同的角度拨弦创造出不同的弹奏方法。如“夹弹法”就是朝琴板方向斜向压弹拨弦,使音色饱满有力度。而浙江流派的“快四点”则是指尖垂直于琴板、琴弦,利用前后运动方向的力量拨弦,使音色清脆明亮。

  从义甲触弦的角度上看,大致存在以下三种形式对音色的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1、垂直拨弦:音色明亮,过弦快,多用于快板或华丽片段。
  2、向斜上方拨弦:音色柔和飘逸,用于抒情的慢板。
  3、向斜下方压弦:音色饱满圆润,运用于慢板中,与向斜上方拨弦所发出的柔和飘逸的音色形成对比。

  二、 弹奏的位置与音色

  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陪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就古筝而言,整根弦的震动称为基音,分段的震动称为陪音。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大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

  选择不同的激发点进行弹奏,是通过人为因素对音色进行改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1、单纯的音色:当我们需要单纯的音色时,可在弦的接近中间点的1/7处演奏,这样能有效地止住第六泛音,使不和谐和泛音b7消失。
  2、明亮的音色:要体现明亮的音色时,则应靠近琴弦端1/8处演奏,这样不仅可以使泛音列更加丰富,而且还可以使高于基音3个八度的泛音比较突出地进入复合音,从而产生较为明亮的音色。
  3、浑厚、圆润的音色:要表现出音色的浑厚与圆润,则应在琴弦的中心点位置弹奏,这样可使泛音振幅偏大,并多为低频泛音。

  三、 音色的“色彩布局”

  演奏音色的控制是演奏者技术能与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上述各种演奏因素对音色的影响是演奏者控制音色的技术能力体现,而音色的“色彩布局”则是演奏者控制音色的思维能力体现。音色的“色彩布局”是音色表现于作品结构方面的形式美。这种结构的形式美既体现于作品的整体布局上,更体现在一条完整的旋律(如乐段)中。在筝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演奏者要灵活、恰当地运用上述影响音色变化的演奏因素,根据乐曲的结构布局特点对全曲进行细致的音色“色彩布局”。

  从宏观上看,音色的“色彩布局”和作品的结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首在曲式结构上各具代表性的古筝独奏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何占豪创作的《姐妹歌》在结构上由慢板和快板两大块组成。慢板中,主题旋律以渐变的形态进行发展,使音乐情绪呈递进趋势上扬,自然过渡到快板。由此,其音色的“色彩布局”在整体发展趋势上显现为一种渐变的形态。

  《姐妹歌》整体音色色彩布局框架分析:(表一)

  徐晓琳创作的《 黔中赋》是一首标题组曲形式的筝曲,在音色“色彩布局”上,呈现出很明显的三大色彩块。

  《黔中赋》整体音色色彩布局框架分析:(表二)

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

  王建民创作的《幻想曲》是以散-慢-中-快-散的手法结构全曲,这种头尾相称的结构体现了一种均匀、对称的美感,因此,整首乐曲在音色色彩上的变化呈现出一个大的离心到向心的过程。

  《幻想曲》整体音色色彩布局框架分析:(表三)

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

  徐晓琳创作的《小河淌水幻想曲》在音乐情绪上重在抒情,在调式色彩上归属于柔和的羽调式色彩区,我们在音色的安排上也应依据其特点,以柔和的音色为中心点来进行发展变化。此首筝曲是以循环体的形式来结构全曲,我们可以通过下图发现其音色的整体发展运动始终处于偏离VV回归的发展趋势之中。

  《小河淌水幻想曲》整体音色色彩布局框架分析:(表四)

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

  以上简要的图式虽不足以表明音色在此框架中的各种具体细微变化,但足以从中看出乐曲的结构布局和情绪色彩对全曲音色“色彩布局”的影响,为进一步的进行音色层次的布局提供一个宏观的参考依据。

  在把握了全曲宏观的音色“色彩布局”的基础上,还应对筝乐作品中的每一个乐段进行细致的音色“色彩布局”,即根据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情绪,选择一定的音色作为乐段的音色中心,(如音乐性质欢快,音色趋于明亮,音乐性质低沉,音色则趋于暗淡;音乐性质抒情,音色则趋于优美、纯净,音乐性质紧张、激烈,音色则趋于粗糙等等),然后a再依据局部的旋律、节奏等因素,合理的进行音色发展运动的偏离与回归,使音色在相对的关系中,充分的发挥各自的特色。

  结 语

  古筝的弹奏发音问题是一个科学弹奏方法的问题。演奏音色的控制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音色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也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演奏音色的“色彩布局”与控制训练是属于二度创作的范畴,而音乐的二度创作必须以一度创作为依据,即演奏技术依附于音乐创作,服从于音乐创作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要想获得细腻而优美的音色,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更加要立足于音乐作品之上,仔细而合理的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布局、旋律线条的运动走向、乐曲情绪的发展趋势等,实现音色与乐曲的合理统一。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音色的能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