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二十五年前,音乐学院周延甲老师基于秦筝的历史和陕西的现状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见《古筝迷胡曲选•前言》),指在使渊源于陕西的这个民间乐器又回到陕西人民中来。两千多年前,筝是快人耳目的“真秦之声”,今天更应为人民服务,成为弹奏秦腔的好乐器,从而改变筝在陕西频于绝响的遗憾局面。此后,陕西风韵乐曲的编创,陕西民间音调弹奏方法的摸索,以及秦筝理论地研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仅就笔者看到筝有西安戏曲舞台上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以说明秦筝弹秦腔的独特效果,宣传秦筝在伴奏乐队中的重要性;使筝在秦腔振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最早把筝用于伴奏秦腔的是乔廷秀同志,她是音院筝专业毕业生。1963年,原军区五一剧团王瑞檀同志,在秦腔现代戏《三世仇》里试用古筝作伴奏乐器。在这个戏里,虽然也只是片断,但效果奇特,前所未闻,充分表现了穷苦人的忧心愁肠。唐岑参说的:“怨调慢声如欲语”、“秦筝声最苦”,仿佛在耳边回荡,古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5年音院附中分配到长安县剧团的何秀琴同志,在现代戏《沙家浜》中用筝伴奏,描绘阿庆嫂沉思斗智的心理状态,为这个戏增辉不少,每次观众一听到筝的声音,全场安静,被这优美细腻的声音所陶醉,有的探头张望,想看看这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1968年曲云同志在木偶剧团用筝伴奏秦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剧伴奏中,尽管筝的使用不是很多,但每次出现,都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有的人亲切的把筝比作“菜心心”、“油花花”,视为全剧音乐的精华。后来,她创作的《香山射鼓》(筝独奏曲)能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和专题讨论会获优秀奖,也是与她弹奏秦腔的艺术实践活动分不开的。

  古筝伴奏戏曲,实践证明,效果别致,不少弹筝人也有体会。原来在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的魏军同志、省京剧团的郭双珠同志,市越剧团的李月娥同志,都用筝于戏曲伴奏中,取得了可贵的经验。今天,筝在西安戏曲舞台上已经成为大家欢迎的一件乐器,受到普遍重视和使用。如省戏曲研究院排演的《司马迁》、《梨花魂》,市戏校演出的《潇湘夜雨》、《卓文君》,市评剧团的《人生》,市秦一团演出的《梨花狱》,易俗社演出的《洗夫人》等,都用筝在伴奏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剧团,没有筝手就借人,借不到就由别的同志学习兼奏,这些充分说明了筝在人们心目中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爱好而大量运用。好像只有这个乐器才能表现出心中的乐思和刻划剧中人的形象。省戏曲研究院的焦志信同志本来是板胡手,业余弹奏,为《屠夫状元》录制了电影音乐,使秦筝声韵传播全国。

  去年的西安首届戏剧节,献演的剧目伴奏乐队中,用筝已非常普遍,几乎有条件的剧团都使用了筝,好象在戏剧中必须出现筝的效果,人们才能满足似的,那怕点缀一下,增加一点色彩也感到要丰富得多。

  用筝伴奏戏曲,河南、山东等地,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在西安却是近些年的事。古人说,“弹筝搏髀,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今天我理解为“弹着筝,敲着梆子,唱着三加三,真使人快乐啊——这是地地道道的秦腔。”在现今振兴秦腔的热潮中,我以为大力普及和宣传秦筝,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意义。

  西安市振兴秦腔委员会音乐组付组长薛生元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