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省集安市青少年宫 迟海艳
我很早就有这样一个想法: 弹奏古筝能否从幼儿培养呢?我想,如果要出人才,还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于是我就尝试着从3周岁的幼儿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到如下的一下特点:
一、培养幼儿弹奏古筝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的脑子里犹如一张白纸,所有的一起知识、技艺,都得靠我们一点一点 精雕细刻地画上去。所谓的“音乐细胞”都是在小孩的后天,靠我们的影响、培 育,才“长”出来。于是,我便从听音、击拍、试唱入手,先弹奏些具体形象充 满古筝特色的水声,表现摇船的片段乐曲和筝曲,如《高山流水》 、 《渔舟唱晚》 等给他们听, 使他们脑子里对古筝音乐特色有个初步的印象,再弹一些他们生活 中熟悉的儿歌或家喻户晓的电视插曲,如《小鸭子》 、 《笑傲江湖》 、 《在北京的金 山上》 、 、 、给他们听,要求他们边听边击拍边和着一起唱,使他们感受到古筝 音乐与他们的生活情趣关系是那么密切,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从而引起他们对 古筝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以古筝煽开了他们的心扉。孩子对古筝有了了解,有了 感情,就产生了对古筝艺术追求的动力。于是,我就从这里入手,引导他们认识 古筝的音阶,教他们击拍学唱简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 乐理知识,进而教他们学习古筝指法,引导他们弹指法练习曲。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鉴于幼儿的脑子是空白的, 所以在教幼儿学古筝的时候一定要适用由由浅入 深,由远及近,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由简到繁,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等原则和方法。所有教学过程都要具体化,形象化,才能使幼儿易于接 受和乐于接受。 为了使幼儿养成有正确的操琴姿势, 便以分解动作给他们编了一 个象早操一样的“操琴操” 。教授指法“托” “劈”要领时,要求大拇指的指干不 动,光是关节带动指头动,而给他们编了“公仔公仔身不动,点头点头指头动” 的口头语来锻炼他们手腕、手掌、手指关节的支撑力和弹性,启发幼儿掌握用力 与放松的关系 我还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 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 幼儿注意力能集中的 时间不长, 我就采用在同一次课中不同内容的变换或内容相同, 只是形式相异的 更替来调节、吸引他们,使他们能坚持下去,配合完成该次课的教学内容。如教 幼儿学简谱,如果一次课从头到尾是看简谱,手击拍、用口唱,幼儿就会觉得枯 燥乏味、难以坚持。于是我中间以教他们操琴姿势、做做“操琴操” 、摸摸古筝 音阶,或是我弹琴,他们击拍看谱唱。又如教学指法练习曲,发觉他们操琴有点疲累,就给他们喝喝水,走动走动,引导他们击拍唱唱练习曲,然后又回到弹练习曲上来。这样,既调节了他们的精神,借以消除疲劳,又培养了他们的节拍观念,增强他们的节奏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并把内容学得更好。幼儿的皮嫩,手指容易起泡、破损。弹某种指法练习曲时,为了防止引起指头某个部位起泡、破损,我除了嘱咐他们要次多、时短(每天次数要多一点,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外,还同时布置他们学弹一些可借以巩固旧有指法的,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儿歌或简短的电影电视插曲,相间来练。这样做,不但使他们不损伤皮肉能学到新技艺,还巩固了旧有知识,使他们学古筝的兴趣更浓。
三、发掘每一个幼儿的“音乐细胞” 上面提到“音乐细胞”是在幼儿的后天影响、培育“长”出来的,可是每个幼儿也有先天的因素,有些幼儿接受力敏锐一点,而有些幼儿接受力迟钝一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学弹琴的情况、家长的希望,因材施教安排他们的学习进度,采取相应的教法。例如有一个六岁孩子,教指法练习时,她的手型和动作要领都已过关了,可是教到古筝曲时,由于态度不够认真,手型歪斜,手指完全放软,是懒动作的表现,前一节课时纠正了,后一节回课时又依然如故。于是我除了指出她的手型指法的毛病外,就鼓励她说:“佳佳(她的名字)刚才弹的不够正确,未提起精神,你看现在只要一提起精神就会弹得好多了。”并且给她再做示范,把着手教。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纠正,佳佳终于养成了正确的弹琴姿势,手型不再出现歪斜了。对她这些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别人背后对她的赞扬我也传达给她听,使她深感老师对她的爱护,从而听老师的指教,用心学弹古筝。只有才能使教与学紧密地配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