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拉弦乐器,最早出现于唐代名为稽琴,用竹片做弓,后称奚琴。到宋代以马尾作为琴弓,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称作胡琴,后到元代开始广泛流行。
二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伴奏乐器来服务于戏曲或者某些民间合奏。在五四运动之后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进行了改革,使其变为“正统”学科。从此二胡演奏成为了音乐学院的教学内容之一,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艺术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在不断发展,对于二胡来说其局限性和部分技巧的演奏困难等问题也在慢慢凸显。如高音区音量音色衰减明显、音量尚不够大,琴弓夹在两弦之间有所束缚,连续的超八度跳进演奏困难,快弓、快速换把、快速手指爬行等。一方面需要对于二胡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演奏者通过科学的演奏方法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演奏的影响。
随着演奏技术的发展和舞台艺术的多元化,二胡演奏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乐曲不断出现在大型音乐会演奏会上,如何驾驭这些曲目就成为了演奏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左手的快速技巧训练和左手的机能开发。在上世纪对于二胡的演奏有句话叫:三分左手七分右手。但是随着作品的复杂化多元化,左右手技术的重要性趋于平衡。本文以手指的机能训练开始,着重探讨高抬指对于二胡演奏的重要性。虽然高抬指属于最基本的训练科目,但是在演奏者一生的演奏生涯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提到主观想象,意识等主观思维概念,这些主观思维可以让演奏者重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去覆盖原来的,但是需要大量重复性的操作才行。本文参考了部分手外科学和运动解剖学的文献资料,简单分析了手各个动作所涉及到的相关肌肉或肌腱。只有对这些肌肉或肌腱做针对性训练才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快的提高演奏技术。
一、手型与四度定位法
二胡的演奏技法种类繁多,而一种演奏技法又有多种变化。例如弓法中持弓技术的变化,在演奏慢长弓时,持弓位置靠后,持弓较深。手接触琴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