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猱界说
吟猱界说学琴者感觉琴谱和各种论著里,有关古琴技法的解说最觉困扰的就是吟猱两种基本技法,真是众说纷纭,各师各法。旧论不明确是难怪的,而近年来出版的琴学入门书,也是模棱两可,未能给初学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吟猱这两个技法,在不同的琴派中有不同的处理,在老师的口传心授下,是较易领会的。然而有时在弹奏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理解有所矛盾时,就会产生模糊和混乱。即以一代宗师杨时百为例,他在《琴粹》和《琴镜》中的吟猱理论,基本上是以其老师黄勉之的观点为据。然而当他编《琴镜补》时,老师已不在世,他则推翻前说,另提一套解说。而其实,以现今的分析,黄勉之的理论倒是明确合理,反而杨时百的后论却有失偏颇。
在这个琴学复兴,普及琴艺的新世纪,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极需弄清楚的,希望在此能从各种解说论述中,以音乐观点给吟猱理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一、现将常用琴谱和近年来的论著中,有关吟猱的解说分列如下:
《五知斋琴谱》
吟:吟者,按弦以取音,在指所按之位,往来动摇,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后小,一转一收,约四五余转,仍用定吟方收本位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有恰好之理,以圆活完满为度。吟之缓急,俱要圆满,若吟哦然,致有音韵耳。
猱:指于按处,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