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辞》题解
《谢琳太古遗音》:
是辞乃晋处士陶潜所作也。潜为彭泽令,郡遗督邮至,军吏白,应束带见之。潜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印绶归。作此辞,播之弦歌,令人清风凛然,千载之下尚能使人兴起也。
《重修真传》:
陶渊明不以斗粟折腰而勇退林泉,故作是辞以鸣其志。今乃以入之音律,其尘视冠冕之怀,机通造化之妙,足以师百世矣。
《太音补遗》:
陶靖节为彭泽令,吏白当束带见督邮。公曰,“为五斗米折腰乡里小儿?”即日解绶,赋归去来辞。
《杨抡太古遗音》:
按斯曲之文,晋陶潜所作也。世称汉无文章,惟出师二表;晋无文章,惟去来辞。非果无也,盖取其忠贞大节,不在雕镂耳。公,陶侃之后,世食晋禄。自刘裕禅晋,乃耻事二姓,不为五斗折腰,逃彭泽而归三径,爱松菊以乐山水,遂作斯辞以见志。此其清风高节,当并驱首阳,视夫忘君事 者,殆霄坏矣。后人景仰其高,奏之虞弦,宁独以文乎?取节而已。
《理性元雅》:
晋陶渊明尘视功名,不受斗粟以折腰,遂思隐林泉,赋归去以自逸。编入音律,先生高致常溢心指间矣。
《乐仙琴谱》:
按斯曲,因刘裕禅晋,而陶公耻事二姓,不为五斗折腰,弃彭泽令,归三径,爱松菊以乐山水,遂作斯辞以见志。此其清风高节,当并驱首阳矣。播之商音,奏之虞弦,盖取其忠贞高节而已。
《希韶阁琴瑟合谱》:
此曲五柳先生作。
《醒心琴谱》:
宋末元初俞琰所作,依陶渊明辞而成曲也。刘裕禅晋时,潜为彭泽令。耻事二姓,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后人景仰其高风亮节,以其辞入于音律,即琴曲归去来辞也。
《归去来辞》后记
《绿绮清韵》:
此尹 芝新谱也。向有太古遗音原谱,泛按失度,音字不谱,先生力为较正,指法精详,声韵和雅,洵是后学之楷模。
《醒心琴谱》:
《希韶阁琴瑟合谱》称此曲为陶渊明所作,而他谱皆无此言,只称辞为潜所作。而其曲者,明时之对音风格明显。《重修真传》亦言曰:‘陶渊明不以斗粟折腰而勇退林泉,故作是辞以鸣其志。今乃以入之音律,其尘视冠冕之怀,机通造化之妙,足以师百世矣。'《席上腐谈》及《苏州志》载宋末元初琴人俞琰以为琴操有谱无字,失古制作之原。乃研究作谱四十余,此为明代有字琴谱之先声。《归去来辞》者,亦为其中之一也。故此曲应为俞琰初作,而盛于明朝。世称汉无文章,唯《出师二表》。晋无文章,唯《归去来辞》。非果无也,盖取其忠贞大节,不在雕镂耳。《归去来辞》之原文者,所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忻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盼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予以春极,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无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叹人生能几何!'
《归去来辞》小标题
《重修真传》:
一、归去来辞;二、松菊怡颜;三、望云出岫;四、琴书自乐;五、幽居农谷;六、乐天知命。
《理性元雅》:
一、归去来辞;二、菊圃重欢;三、望云出岫;四、琴书独乐;五、幽谷逢农;六、乐夫天命。
《和文注琴谱》:
一、解组思归;二、陶然松菊;三、杜门息虑;四、遁世怀情;五、顺时乐趣;六、逍遥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