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风靡一时的《芈月传》,虽然网络上一直槽点不断,但不得不说,孙娘娘除了教你认字之外,又将一件现在并不多见的传统乐器带到了观众面前。
在剧中,芈月年少的时候曾与楚怀王的宠姬魏美人交好,后来这位魏美人因遭人设计陷害,被楚怀王下令施以劓刑后自杀,芈月伤心至极,便将魏美人生前最喜爱的那支排箫珍藏了一辈子,以示怀念。
《诗经·周颂·有瞽》中曾写道: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
在许多影视剧里,乐器其实多为道具而已,很多人并没有太在意。但是这些“道具”不会凭空而来,那么在它们背后到底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故事呢?
本文里我想说的这件乐器,便是在《芈月传》中所出现过的排箫。
排箫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传统乐器,然而其具体起源于何时现在有些难以考证,有人推测是西周初期,有人则推测更早……
据传,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排箫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一号墓,距今已2500年,墓主人疑为春秋晚期楚人后裔。今存最早的两支竹排箫则是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距今已2400多年,它们的形状独特,如凤凰翼一般。
在古代,排箫最开始并不叫做“排箫”。排箫的名字有很多,除了雅箫、颂箫、舜箫、秦箫、凤箫、凤翼、云箫等比较诗情画意的名字之外,还有参差、比竹、短箫、底箫、籥、籁等不太常见的别名。而“排箫”之称,始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到了元代才正式称古箫为“排箫”。
关于排箫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华夏先祖黄帝曾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器,他用竹子做了一种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的乐器,被人们笑称“参差不齐”,而这“参差”说的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排箫。
在古代音乐的八音里面,排箫属竹类乐器。
制作排箫的材料有很多种,但多以竹类为主,其实也就是将长短不一的竹管排成一列,然后再用绳子或者竹蓖片编起来,不同材料制成的排箫,音色也是有差别的。
排箫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从选材到制作,以及打磨、调音等,都需要十足的耐心,以保证成品质量。
中国是排箫的发源地,但排箫在中国的发展却是一部断代史。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其实在许多古画中,都可以见到排箫的身影。可见在古时,排箫曾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传统乐器。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而又飘逸,仿若天边的流云。可是到了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排箫却渐渐从中国乐坛中销声匿迹了,使得排箫的传统吹奏技艺并没有真正地传承下来,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如今虽亦有部分排箫爱好者,但到底还是少数。
由于中国排箫的吹奏法没有真正的传承下来,如今的排箫教程大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在乐器的制作上,与传统排箫也还是稍有出入的。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那支用胡萝卜和大葱制成的排箫。记得有一期中国达人秀节目里,来自安徽的南卫东、南卫平两位先生曾用他们用自家种的蔬菜演奏过一段《上海滩》,南瓜、冬瓜、山药、土豆、藕……不知令多少人目瞪口呆,久久难忘,尤其是那支用胡萝卜和大葱制成的排箫,更是惟妙惟肖。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蔬菜,到了他们手里,除了食用之外更是可以奏出美妙的乐章。不得不叹,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如今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还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制作的排箫。而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中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
看着那些逐渐故去的身影,心中莫不平添一股凄凉意。但再看看那些一直在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努力前行的人,也总是欣慰的。我相信,只要有人愿意,终有一天能够将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一一找回来。也愿这份心意能够长久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