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楼字表演
“八音楼子”又称“八音会”,源于宫廷音乐,具有浓厚的古典式民族风格。民国初年由山西帮客商引入周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周口地区大小庙会上都会有它的身影。
周口“八音会”艺术指导李天恩介绍说,“八音会” 借用了古代“八音”的泛指,表演乐器主要为吹奏类的唢呐、笙、口噙子、哑腔、拉弹类的高音呼胡,中音呼胡、老胡、板胡、二胡、扬琴、二弦、中阮等;打击类的老鼓、铜鼓、扁鼓、手板、锣、梆子等。
起初,八音会仅限于晋籍客商之间。于年节或闲暇之余,居家分散活动,自吹自拉,以求娱乐。后经周口民间业余文艺爱好者的热心倡导,借助于晋籍乐手的辅导学习,逐步在周口落户生根,形成班会,成为豫东周口地区的民间器乐合奏乐种之一,并日益辅展流传。
“八音会”的音乐形式由宫廷音乐、庙堂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小调组成。在表演时,可站可行,行进表演时,由五彩锦缎装裹的“鼓楼子”领先。鼓楼子身后面开放,中架大小皮鼓,有司鼓一人,用鼓点指挥变换曲牌和节奏。其它诸类乐手分别紧跟,边走边奏,其声韵清雅和谐,婉转动听。
吹打并重,文武相接;声情并茂,演奏兼备;艺术容量大,地方特色强,这就是八音会的艺术特色,李天恩告诉记者,八音会以民间器乐为基础,在其中既能见到古代宫廷音乐和庙堂音乐的因素,也能见到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的影响,是这一地区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