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筝乐新调 奥妙无穷——广州歌舞团古筝演奏家蔡文峰印象记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山东筝代表赵玉斋先生,为他的一位星海音乐学院弟子在筹备毕业音乐会时专门寄来了一首题词,以示祝贺:“鸣筝振播天涯间,咸池雍雅古风传,炉火纯青举国手,中华增色岂等闲。”该题词既肯定了这位弟子的娴熟筝艺,又对民族乐坛新苗寄予了无限的希冀。经过十多年艺术实践的锤炼,这位筝坛新秀已成长为观众熟知的一位优秀乐手。他,就是广州歌舞团的古筝演奏家蔡文峰。

  深厚的传统功底

  出生于粤东美丽海滨城市汕头的蔡文峰,从小就受到潮汕地区特有的民间音乐——潮州音乐的熏陶,六岁开始在爱好音乐的父亲启蒙下学习弹奏古筝,以后接受潮州筝人翁舟先生的指导,筝艺日臻进步。小学毕业,蔡文峰考进了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古筝专业的系统学习,六年后升入学院本科继续深造,199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筝,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筝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已在我国秦地(今陕西地区)流传,以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传衍与发展,已成为了今天独特的民族弹拨乐器。悠久的历史,淀积着浓厚的传统音乐文化。蔡文峰在音乐学府接受正规、科学的音乐专业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他深知传统是根基,只有先继承,才能促发展。因而他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古筝的流派与演奏艺术。他在演奏潮州筝的基础上,以著名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饶宁新先生为专业指导老师,在长期的专业学习中,继承了客家筝细腻、浓郁、典雅的演奏风格,又在粤乐传统音乐学习中,逐步掌握了粤乐演奏的风韵。艺术实践的成功,证明蔡文峰已跨入了岭南筝派传人的行列。此外,在著名山东筝派代表赵玉斋先生的教授下,蔡文峰接触到了风格鲜明的山东筝派和北方筝派,较全面并能熟练地掌握中国各筝派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为他的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饶宁新先生对他的这位爱徒评价曰:“相教十年,人材不错:头脑聪颖,努力勤奋;谦虚好学,用心钻研;‘继承’‘创新’,精神可佳;百尺竿头,继续登攀。”蔡文峰的人品与琴艺,均得圈中人口碑,是当今筝坛承前启后的佼佼者之一。

  奇巧的“古、洋”结合

  蔡文峰的思维是活跃的,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本能。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以理论指导实践,大胆地借鉴和吸收钢琴、弦乐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促进与提高了自己古筝的演奏技艺。同时,他还在蔡松琦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时间学习和声、配器、曲式、作曲以及作品分析等音乐理论课程,为做一名新时期的音乐人打下了理论基础,拓宽了发展的道路。蔡文峰多元化的音乐思维,被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誉为:“驳接古今,贯通中西,多维的演奏理念,立体的时空交汇。”这,可以说是蔡文峰古筝演奏艺术与其灵巧思维的真实写照。

  2003年3月30日晚,一场以“金石有情,古筝新韵”为命名的《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展现了蔡文峰近年来古筝演奏和创作、改编作品的新成果。从岭南筝派的客家筝曲《出水莲》、潮州筝曲《柳青娘(活五调)》、广东音乐《禅院钟声》,到南、北筝派的河南筝曲《花流水》、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山东筝曲《大八板变奏》、陕西筝曲《秦桑曲》,以及由他创作的曲目《夜雨思乡》、《童真》,再至《梁祝》、《渔舟唱晚》等观众熟悉的著名乐曲,蔡文峰丝丝入扣的演奏,均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蔡文峰根据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改编、演奏的同名乐曲,更是以其独创的乐思和多变的演奏手法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乐曲运用协奏曲的曲式,以不同调式的两台筝,用左、右手交叉演奏乐曲的旋律与和声,以丰富的表现力交织出清彻透亮的小河流水美丽的画境。这种改编形式非常有创意性,在当前筝坛上属较少见的大胆探索方式。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指出:“创作是繁荣古筝艺术的根本,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品,尤其是符合时代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作品,没有作品,任何一个乐种都难以发展。”根据广东汉乐名曲《蕉窗夜雨》的主题动机创编而成的客家筝新曲《夜雨思乡》,乐曲旋律优雅、意境深邃,既有广东汉乐典雅的韵味,又以新颖的编配手法,深情地表达出在夜幕雨景中,游子无限的思乡情怀。这是蔡文蜂成功创作的一首广东汉乐作品,为广东汉乐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冯光钰教授认为:“由专业作曲家或古筝演奏家兼事筝曲创作,是充满理性的、深层次的创造性劳动。创作者除了要具有深厚的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还要富有娴熟的创作技能,在旋律写作、织体、伴奏编配以及弹奏等方面,都应有扎实的基本功。”蔡文峰的艺术成就印证了冯教授的论断。艺术之路是艺术家走出来的,有着自信、有着追求,艺术的道路是会越走越宽畅,越走越亮堂的。

  新派的创举精神

  著名的古筝演奏家赵登山教授指出:只有革新,事业才能发展。”成长在开放改革年代的蔡文峰,时代给予了他极好的机遇,使他在现代的环境中,开辟“新派古筝”演奏的试验领域。在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二学习时,蔡文峰向专业教师饶宁新提出学习吉他演奏技法的设想,饶先生告诫他:多学一种器乐的演奏技巧是好的,但一定要服从专业学习的需要,千万不能丢弃古筝演奏专业。在实践中,蔡文峰有着正确的思维方式,从接触西方音乐开始,他就遵循“学为我用”的原则,有意识地研究、探索吉他演奏的规律,在其兄长蔡庆峰(吉他演奏家)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吉他学习,他较深刻的体会到,对和声的认识与理解,乃至最后对和声的运用都是依赖于吉他演奏的训练,因为吉他的和声非常丰富,钢琴能处理的和声吉他都能处理,在电声乐队里它几乎起到了首席的作用。

  从吉他的学习伊始,蔡文峰逐渐探索并开始接触到了“流行”、“蓝调”、“摇滚”、“爵士”等风格的现代演奏手法,因此,也就派生出“新派古筝”之“流行古筝”、“蓝调古筝”、“摇滚古筝”、“爵士古筝”等新名词,简易地理解,即是用古筝演奏“流行”等现代风格的乐曲。在《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上,打击乐和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蓝色的古筝》就是首次出现的“新派古筝”的演奏形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此曲是由雷振邦作曲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改编而成,运用了拉丁打击乐来代替新疆民族手鼓,打击乐演奏家吴少华以拉丁高、低音的长鼓击奏及沙铃的点缀,丰满地表达了乐曲的意境,颇有新意。而西方的蓝调音乐(布鲁斯),则是黑奴从非洲带来的,黑人代代唱蓝调,它强调即兴的、随心所欲的发挥、摇摆节奏和本能性内容的吟唱,蓝调是现代流行音乐的源头,是爵士、摇滚的“母亲”。用古筝与打击乐来演绎现代风格的手法,是蔡文峰对传统风格挑战的一次新的探索尝试。

  永恒的艺术魅力

  蔡文峰对“新派古筝”的探索是孜孜不倦的。继2003年《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成功举办之后,2004年7月3日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又举行了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Ⅲ朝乐队”演奏会》。何谓“Ⅲ朝乐队”?其实它是一个乐队的组合形式,由古筝、吉他演奏家蔡文峰,打击乐演奏家吴少华,键盘演奏家陈卫三人组合而成。他们以新潮独特的创作手法,娴熟多变的演奏技巧,将古筝、打击乐、钢琴(或电子键盘乐器)等乐器有机组合,和谐地融合了亚洲的旋律、拉美的节奏、以及西欧的和声等众多的音乐元素为一体,力求打造适合现代人口味为目的的新音乐演奏群体,以图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加速促进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更新与发展。

  从富于浓郁民族韵味的古筝乐曲《阿拉木汗》、《瑶族舞曲》、《丰收锣鼓》,到将中国打击乐和拉丁打击乐互相揉合而成的《鼓舞》,以及钢琴与木吉他的《巴赫二部创意曲》等节目来看,充分地体现了蔡文峰在音乐领域一贯的探索精神。正如他在实践中所感悟到的:“组建‘Ⅲ朝乐队’,是想通过古筝与其他乐器组合的形式,以求拓展古筝宽阔的表现空间,使中国的传统乐器得到更大的弘扬。我们应该有信心将中国的古筝与西欧的摇滚乐、美洲的拉丁乐结合起来去演奏,这样才能延续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生命力。”这,是“Ⅲ朝乐队”建立的宗旨,也是蔡文峰作为中国民族乐坛新派演奏家的追求与理想。

  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评价道:“‘Ⅲ朝乐队’是把中国古典乐器与西方乐曲‘杂交’进行尝试、探索,我相信,经过千年考验的民族音乐会有它永恒的魅力。”蔡文峰对他所从事的音乐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表示:“‘Ⅲ朝乐队’组建时间短,需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