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学习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情况:学生们对于那些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或跟现代人思想情感接近的民族器乐曲,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音乐内涵。而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曲目、古曲或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曲目时,在音乐的理解上就出现了困难。往往将这一类的乐曲演奏得不知所云或音乐处理得不准确。由此可见,我们的民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薄弱环节,即对于具有我国传统文化韵味和内涵的乐曲,在音乐的处理上特别显得力不从心。我们的学生在弹奏这类作品时,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只能把谱子弹下来,不能充分地理解和表现出乐曲中所富含的精神和情感。这说明了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较弱,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民族器乐教学还存在着不足。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是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的。因为我们所传授和学习的是我国的民族器乐演奏。而我国的民族器乐演奏艺术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着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即使是民乐发展到现在,与传统的民乐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新民乐,也是建立在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学好民族器乐的演奏,就不仅要学好演奏的技术,音乐处理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才能理解民族器乐演奏中所涉及到的丰富的中国文化。
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对于一个学习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本来就是要使其成为一个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人才,担负起将我国的音乐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历史任务。当然,要把民乐发扬光大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是需要改革和创新的。但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音乐演奏中表现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上的薄弱,是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目标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来看看我们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的主要课程有:和声学、曲式学、视唱练耳以及中外音乐史和复调、配器等。可以看到,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比较偏重于音乐技术的提高的。只有中国音乐史这门课可以让学生稍微接触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安排下,难免使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修养上存在缺陷。而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修养,是使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热爱她的基础条件。只有学生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真心的喜爱她的时候,才会主动地、用心地学习,研究她,才能真正地将我国民乐发扬光大。
除了音乐基础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偏颇,即便是在我们的民族器乐演奏专业课上,专业教师也是以教授近现代的乐曲为主的。这是因为近现代的乐曲往往比传统乐曲的演奏技术难度要高。这是由于一个乐器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的探索和挖掘是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乐器的演奏技术难度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也为了让学生掌握更高超的技术和适应乐器演奏艺术的新发展,更多地布置近现代的乐曲给学生练习。再加上每次专业考核,都是以学生能否掌握高难度的乐曲,作为评价学生成绩高低的标准。因此,许多技术难度不高的中国传统曲目,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了。即使偶尔弹弹,也是作为主要的学习任务之外的调味品罢了,更谈不上好好地用心去研究它的内涵了。
而且,现在新创作的民族器乐曲中,兼具较高的技术难度和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比较少。若是离开技术练习,更多地布置技术难度较低的传统曲目给学生练习,会觉得不“实用”(因为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不符合现今民族器乐演奏发展的趋势。因此,即使是专业老师想在提高学生演奏技术的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也难以找到足够的合适的乐曲来教授。
此外,我们的学生对于须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也是认识不足的。由于一些传统曲目和古曲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时间上距离现代较远,因此在音乐理解上,难免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容易觉得困难和感到隔阂。而且这样的曲子有的在表现形式上往往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青年人的心性。这些原因都使得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演奏这类的乐曲兴趣索然。加上在音乐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类乐曲也强调得不多,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乐中的重要性。而且,现在的许多音乐院校针对现今民乐在社会上的萧条状况,都在探询中国民乐复兴的道路,探索民乐新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新民乐”。这固然是非常具有开拓性的可贵的努力方向,但这是应该建立在坚实的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的。无论是我们的探索还是我们教学都不能离开这样一个基础,否则它就不是新“民乐”,而是另外一个东西了。而现在,我们的音乐院校对我国传统文化这个宝贵的基石的重要性强调得不够,相对地,却非常热衷于探索民乐的新形式和新方向。这样的大环境和氛围会给学生造成增强民乐的时代感比传承在音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更重要的片面认识和错觉。再者,要把复兴我国民乐的事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我们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音乐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学生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浅薄,会使我们的民乐复兴之路步上歧途。
这样,学生在对我国传统曲目及古曲不感兴趣,又意识不到这类乐曲中所饱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民乐学习中的重要性的情况下,根本不会主动地、用心地学习、钻研这类乐曲的深刻内涵。而不用心地学习钻研这些乐曲,就更觉得难于理解和无趣,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还会使他们连带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丧失兴趣。而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民乐教学的改革。
要解决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多、修养不够以至于无法很好地演奏、表现好我国的传统音乐曲目、古曲和富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乐曲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第一,在学校的音乐基础课程安排上,做适当的调整。应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术的同时,注重我国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向学生更多地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可开设一些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课程。如“中国文化经典著作选读”。在这门课上,老师可选择一些在我国传统文化上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行,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阅读。又如“中国传统音乐欣赏”。在这门课上,老师可选择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古曲,和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传统曲目,偶尔也可选些近现代创作的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乐曲给学生欣赏。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欣赏的过程当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及其对音乐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在音乐中体现的独特美感。再如“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向学生解析在我国音乐中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让其明白我国的音乐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这样的音乐也是世界音乐中的宝贵的一部分。这样的课程不仅是对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西洋乐器演奏专业的学生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首先对自己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别国的文化。
第二,在器乐演奏的专业课中,老师应有意识地使练习、讲解古曲和我国的传统曲目,以及富含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现代曲目在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第三,我们的音乐院校和民族器乐曲的作曲家们,在不断地开拓民乐发展的新道路,致力于增强民乐的现代感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致力于创作更多的现代演奏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的优秀器乐作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新的音乐作品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样不仅能很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能为我们音乐院校的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料。
总之,现在我们的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地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缺乏,以至于影响到专业能力的全面性,对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乐曲无法很好地理解和表现其思想情感。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音乐院校的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这关乎我们要培养怎样的音乐人才以及能不能培养出真正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如果只是演奏的乐器是“民族的”,而表现出的精神却缺乏民族文化感,那能算作是真正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吗?)的重大问题。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在探索民乐发展的新道路时,应注意首先把我们传统文化修养的根基打好,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