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高甲戏

高甲戏(传统戏剧)

高甲戏

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而演出剧目则分为“大气戏”(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高甲戏的表演艺术来自梨园戏、木偶戏、弋阳腔、徽戏和京剧;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调”和民间小调;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48。 

高甲戏前身是“宋江戏”。据老艺人陈坪(1884-1957年)称,听其师傅代代相传说:明末清初,闽南沿海农、渔村庄,每逢迎神赛会喜庆节日,村民们有装扮梁山好汉游行于村里的,间或就地作简短表演。由此出现儿童演出宋江故事,时称为“宋江仔”。清道光(1821-1850年)以后,由成年人扮演的戏班,群众称为“宋江戏”。
南安岭兜村的“宋江戏”艺人与漳州来的竹马戏艺人及一名归侨合办一戏班,班名“三合兴”。它突破专演宋江故事的局限,演出半文半武戏,剧目有《郭子仪拜寿》、《困河东》、《斩黄袍》、《逼宫》等。合兴戏出现后,很受群众欢迎,戏班也增多了。
“合兴戏”在发展过程中,“宋江戏”仍然存在,二者除剧目可以互演外,基本功和表演程式也互相吸收。当时有规定,进合兴戏的艺人,必须能演“桶内戏”(即宋江戏的定型剧目)才能入合兴班演“桶外戏”(即合兴戏的幕表戏),二戏逐渐融合,至清末,宋江戏与合兴戏统称高甲戏。
至于高甲戏的称谓,据传是因为演出时搭高台,穿战甲,拿戈枪,故观众叫做“戈甲戏”(“戈”与“高”闽南语音同)。另有一说法是因为戏班到海外演出,侨胞称家乡来的戏是高等甲等戏,戏班回来就自称为“高甲戏”。还有一说,是高甲戏有九个角色故称“九角戏”。闽南观众则称之为“大班”、“土班”。
20世纪20至40年代,高甲戏发展很快,在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就有400多个戏班,年年都有戏班到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国演出。各班竞技激烈,先后涌现出“十大虎班”:“前五虎”为“福庆成”、“旧大福”、“福胜兴”、“福金升”、“金秀春”;“后五虎”为“新秀春”、“大祥春”、“金成兴”、“新大福”、“福联兴”。最好的称“龙班”,即“金莲升”,故有“一龙破五虎”之说。
20世纪30年代,部分高甲戏戏班不满足于在农村草台流动演出,陆续走出国门,足迹遍及东南亚诸国。这一期间,出国的戏班达到高潮。共计有:新连兴(1929-1935年)、三妹班(1929-1938年)、福连芳(1930-1933年)、锡坑班(1934-1937年)、桑林社(1934-1937年)、全和兴(1934-1936年)、协义社(1937年)、福顺兴(1936-1937年) 、金春宝(1936年)、尚义社(1936-1937年)、小丁班(1936年)、新金春(1936年)。
1938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20世纪30年代时走出国门的班社于战前先后回国。
1950年,泉州市曾分期分批集中高甲戏艺人学习。“泉州市高甲戏剧团”便是在“戏改”中,通过从五个民间职业剧团――“新秀春班”、“三合和班”、“福庆成班”、“新连升班”、“通华兴班”,抽调最优秀数十人演员而组成的。他们是:董义芳、吴远宋、施纯送、许仰川、柯贤溪、刘再生、林秀来、陈子良、柯贤克、蔡秀英、黄秀郎、林固子、陈玉燕、林贤殿、施义烧、蔡文煌、田鸡仔、吴尊荣、肖迪频、肖光椅、姜金龙等。而后又陆续调入一批对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具有专业水平的新文艺工作者。他们是:王冬青、吕文俊、杨波、张伯萍、陈枚生、王振权、王大弼、蔡展龙、佘楷模等人。由于与艺人长期合作,高甲戏从此开始由草台艺术转入剧场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甲戏得到振兴与发展。
1950年,泉州成立戏剧改革委员会。
1951年,抽调各戏班名演员组成“泉州大众剧社”(1957年改为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演员有董义芳、吴远宋、许仰川、萧迪苹、林秀来、蔡秀英等40多人。此后,相继组成晋江民间高甲剧团、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惠安高甲剧团、南安高甲剧团、永春高甲剧团、德化高甲剧团、安溪高甲剧团、同安高甲剧团、大田高甲剧团等。从此,高甲戏一改演幕表戏的习惯,开始进入新剧目与编演现代戏的新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甲戏《连升三级》首先遭到冲击,被当作“大毒草”在报刊上公开点名批判。作者王冬青被揪斗,关进“牛棚”。剧团被迫解散,大批名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闽南各地的高甲戏剧团相继恢复并进入振兴时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s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