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苗族猴鼓

苗族猴鼓

苗族猴鼓

苗族猴鼓,苗语称干那,苗族棰击膜鸣乐器。因伴奏《猴鼓舞》而得名。又称花鼓。旧时巫师用时曾诬称“蛮鼓”。流行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区。

  • 中文名苗族猴鼓
  • 苗    语干那
  • 鼓腰直径68厘米
  • 鼓    高70厘米
  • 鼓面直径58厘米

形制结构
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呈圆筒形,两端较细,中腰略粗,两端蒙以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用竹钉固定(图)。鼓面直径58厘米、鼓高70厘米、鼓腰直径68厘米,鼓框中部一侧置一鼓环,以便于系带携、挂。鼓棰木制,直棒形,棰长35厘米。

演奏时,将鼓横置于梯形鼓架上,架高150厘米,奏者双手各执一棰击奏,通常左手敲击固定节奏,右手敲击多种花点,民间有多种节奏的鼓点,敲击部位有鼓心、鼓边和鼓框等,分别发出“咚、切、哒”等音响。击鼓者边击边舞,这就是苗族的《猴鼓舞》,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等多种。与猴鼓一起配合伴奏的,还有长号、唢呐、小鼓、锣、镲等乐器。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