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那额

那额

那额

那额,又称热巴鼓。藏族、门巴族棰击膜鸣乐器。汉族称藏族手鼓。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林芝、青海玉树、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云南迪庆等藏族地区。

  • 中文名那额
  • 又    称热巴鼓
  • 民    族藏族、门巴族
  • 性    质宗教乐器

那额:原为藏族宗教乐器。现已成为藏族“热巴舞”等民间歌舞离不开的伴奏乐器。汉语称“手鼓”。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及其他藏族聚居地区。
那额鼓框用木料制成扁圆状,双面蒙以羊皮,规格大小不等,在鼓面的中心区及四周,绘有色彩鲜艳的图案纹饰。鼓框上连接着一个较长的木制鼓柄。有的那额还在鼓框上饰以彩色绒球。鼓棰用细藤条制成弓形,棰柄木制,并在手握部位有龙头雕饰。
那额不仅是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演奏时,左手持鼓柄,右手执弓形鼓棰击奏。由于鼓棰落点部位的不同,音响也变化万千,奏者边打边舞。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很早以前,天上神仙要给菩萨建一座布达拉宫,魔王便派了小妖们前来破坏,还毒死能工巧匠。管理建造宫殿的菩萨请了精通佛法的高僧来惩治魔王,高僧找了英俊美貌的青年男女,教会他们最优美的舞蹈,便在建筑工地前面的草坪上跳起舞来,并吸引来成千上万的百姓跟着跳,魔王装成藏胞混进舞场兴妖作怪,高僧用计从袖口里飞出钢刀把魔王杀死,并用魔皮绷成那额,用肋骨作成弯曲的鼓棰。高僧教的舞蹈,原是为了诱杀魔王,跳舞时女舞者手里又拿着魔王肋骨作的鼓棰,人们便把这种舞蹈叫作《肋巴舞》,后来就称其为《热巴舞》了,而那额在藏族民间也广泛流传至今。

鼓框圆形,系用一块薄木板条煮后弯曲而成,两面蒙以山羊皮,用金属鼓钉固定皮膜。鼓面直径25厘米~30厘米,最小者20厘米,鼓框厚5厘米~7厘米,皮面中心区及四周绘有色彩鲜艳的民族图案纹饰,有的还在鼓框上端系以一块红绸或彩色绒球为饰。鼓框下端连接一根用松木制成的圆柱形鼓柄,柄长20厘米~30厘米,鼓柄外涂棕红色漆。鼓棰用细藤条烘烤制成弯弓形,棰头包以布或皮革,棰柄木制,手握部位有龙头雕饰(图)。那额多为自制自用,制作较为粗糙,装饰也较简单。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