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双管筚朗叨

双管筚朗叨

双管筚朗叨

双管筚朗叨,是傣族、德昂族单簧气鸣乐器。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各地方言又称喔格宝、米伦。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瑞丽、盈江、临沧地区镇康、耿马等地。

  • 中文名双管筚朗叨
  • 乐器类别单簧气鸣乐器
  • 起源民族傣族、德昂族
  • 产    地云南

由音箱、音管和簧片构成。音箱多用一个无腰的整葫芦制作,底部钻孔掏去籽粒,葫芦柄处插一截细竹管为吹口。音管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竹管制作,上端留节封闭,中间通透,下端敞口,并列插入葫芦底端,每根音管插入葫芦腔部分镶有一枚簧片,簧片铜制或铜银合金制, 簧舌在簧框上刻出,呈12°锐三角形。音管用蜂蜡封闭固定。较粗而长的音管为主管,管长25厘米~37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身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 孔, 可发出一个八度的旋律音;较细而短的副管,只镶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筒音,并设有活塞,不需要副管发音时,可将副管堵塞。音管的音高和音列,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

演奏时,管身竖置。吹口朝上,含在嘴的一侧,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正面下三孔,气流振动两管簧片而发音,音量较小。 流行于德宏州潞西傣族地区的双管筚朗叨,主管音列为:c1、d1、e1、f1、g1、 a1、c2、d2,副管筒音为a1。流行于临沧地区耿马傣族的双管筚朗叨,主管与副管的筒音关系为同度,主管音列为:g1、a1、b1、c2、d2、e2、f2、g2,副管筒音为g1。德昂族的布赖,也因地区不同而有异。流行于德宏州潞西县三台山的米伦 ,副管筒音与主管背孔音高相同,主管音列为:e1、f1、g1、a1、b1、c2、 d2、e2,副管筒音也为e2。吹奏时,持续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带高飘在上方,使旋律特别丰满。流行于临沧地区镇康县的渥格宝,不仅形制与耿马傣族的双管筚朗叨相似, 其主、副管的筒音也完全相同。一般说来,临沧地区镇康、耿马一带双管筚朗叨发音明亮纯净,德宏州潞西地区的双管筚朗叨发音柔和圆润。筚朗叨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有着一种含蓄而朦胧的美感。尤其是它吹出的颤音犹如丝绸抖动,飘逸而轻柔。故此,从前曾有人误称它为葫芦丝。演奏技巧有颤音、吐音和上下滑音等。常用于独奏自娱,也可由大小不同的几支合奏。擅长演奏山歌和表现浓郁的民族风情。传统乐曲有 :《喊木麻》(傣语意为唱山歌)、《咧少调》、《山歌调》和《芦子调》等。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