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竹捣筒

竹捣筒

竹捣筒

瑶族竹筒,又称竹筒琴。是瑶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等地。

  • 中文名竹捣筒
  • 拼音名zhú dǎo tǒng
  • 所属民族高山族
  • 类    别乐器
  • 材    质
  • 流行区域台湾省

竹捣筒,用一节或数节毛竹制作,上端敞口并在口边一侧开有凹形缺口,打通中间竹节,底端留节封口。高20厘米~100厘米、直径5厘米~10厘米,竹筒外表无饰。
竹捣筒 竹捣筒

20世纪20年代,竹捣筒已用于旅游业的观赏节目中。在日月潭畔的空地上,当数名或十几名姑娘用乐杵演奏、边歌边舞的时候,还有数名妇女蹲在一起,手执尺余长的竹捣筒 轻轻碰击石板,发出动听的音响,来为铿锵的乐杵声伴奏,供旅游者观赏。
20世纪80年代初,福建省年轻的音乐工作者兰雪霏、刘一虹等人,制成十余个大小不等、 有固定音高的竹捣筒,最短的只有17厘米,最长的73厘米,它们可以在石板上敲击出旋律,显著地丰富了竹捣筒的表现能力。

1980年10月,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福建代表团用这套竹捣筒参加了富有台湾地方特色的高山族民间歌舞《杵乐》的演出。天幕现出日月潭夜景,杵歌委婉,姑娘们边歌边舞。圆润明亮的竹捣筒声,清脆悦耳的木叶声,伴随着浑厚的乐杵声,姑娘们踏着轻快的节奏翩翩起舞,把观众带到日月潭畔和阿里山下。这种用乐 杵和竹捣筒演奏的《杵乐》,淳朴、清新而富有诗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