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高音艾捷克

高音艾捷克

高音艾捷克

高音艾捷克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弓拉弦鸣乐器艾捷克的一种。具有清新、明亮和浑厚的音色。

  • 中文名高音艾捷克
  • 民    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
  • 类    型弓拉弦鸣乐器艾捷克的一种
  • 特    点清新、明亮和浑厚的音色

高音艾捷克 1958年制成的高音艾捷克
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工作者和乌鲁木齐依堤伯克乐器厂的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师合作,开始对三弦多朗艾捷克进行改革尝试。最早是将主奏弦增为四条,钢丝共鸣弦 增至11条,其主奏弦定弦为:g、d1、a1、e2,共鸣弦定弦为:c、d、e、f、g、a、c1、d1、e1、g1、a1。嗣后,又将所有的共鸣弦删除掉,只保留了四条主奏弦。经过一段实践摸索,改革者放眼国内外拉弦乐器的制作经验,保留了原来多朗艾捷克具有民族风格的形体,加大了共鸣箱,去掉皮膜改蒙木制面板,设置内皮膜,扩大出音孔,增加按弦指板,添置弯月形琴座,终于改革制成新型四弦高音艾捷克。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两件高音艾捷克。其中一件共鸣箱呈半球形,用核桃木旋制而成,琴箱长13.6厘米、最大直径14.8厘米,正面蒙以牛皮,面径8.5厘米,箱后部中央开有一个0.8厘米的圆形小音孔。琴头、琴杆用一块杏木或梨木制作,呈圆柱形,全长64厘米。琴头顶端呈葫芦状,下开长方形弦槽,槽长13厘米、宽1.5厘米,两侧横置四个弦轴(左右各二)。弦轴核桃木制,长9.5厘米,轴柄呈圆球状。琴杆上粗下细,长57厘米,上端山口处直径3厘米,琴杆下端穿过琴箱部分为尾柱。皮面中央置竹制桥形马,马长3厘米、高0.8厘米。张四条钢丝弦,多使用成套的小提琴弦,弦下端系于U字形金属缚弦上,缚弦大弯套于尾柱上。琴弓使用小提琴弓。此琴选料和工艺极为精细,在琴箱中部和后部分别旋出四道凸条线纹。1958年此琴制成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即将其购得并赠予音乐研究所珍藏,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另一件高音艾捷克,共鸣箱亦为半球形,系用十五块等腰三角形的核桃木板条拼粘后旋制而成。琴箱长13.5厘米、最大直径15厘米,正面蒙以牛皮,面径9厘米。琴头、琴杆用一整块核桃木制成,全长70厘米。琴头葫芦形,下开弦槽,两侧横置四个弦轴,轴柄为提琴弦钮式。张四条小提琴弦,采用小提琴弓。

高音艾捷克在民间艾捷克的基础上,作了几种改良:
1. 马尾弦改为四根钢丝弦,取消了共鸣弦,发声比较纯净、清晰。
2.共鸣箱从碗状改成横椭圆形,音箱中间有隔膜,隔膜与面板的舌形音孔之间,加一音柱,增大了音量。
3.琴柄与共鸣箱的按合结构、指板、弦轴,弦栓作了改进,制作工艺比较精致、美观。
4.琴弓改成小提琴弓式,用旋钮控制弦的张度,弓弦增长,增强了运弓技术。
5.乐器下端的铁钉桩,改成铲状托垫,放在腿上,稳定琴身,便于按弦、运弓。
改良后的高音艾捷克,音域宽广,声音洪亮,既保留了原来乐器的声音色彩,音质又比较柔和、纯净。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大大丰富了,不仅能演奏优美的民歌曲调,还能够演奏音域广阔的舞曲、标题乐曲和外国弦乐曲。

关于艾捷克乐器名称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穿梭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特别擅长做生意,在唐代他们十分活跃,被称为“胡人”, 所谓的胡琴,就是胡人从遥远的波斯带来的琴。他们一路骑着骆驼走来,思念着家乡,边弹边 唱,一直把这美妙的声音牵引到了中原地区。 商队里有个小伙子名叫艾捷克。一天,他随商队来到了长安,被繁华的长安城深深的吸引。
逛到中午的时候,感觉到腹中饥饿,他信步走到鼓楼,突然看到有一家胡人开的饭馆,老板居然是个格外漂亮的年轻姑娘。 两人一见钟情,姑娘告诉他,下次去波斯时别忘了带个胡琴回来,那个乐器奏出的声音非常好听,她很喜欢。青年艾捷克记住了姑娘的嘱咐,和商队返回到波斯时,专门去市场买到了一把胡琴,满心欢喜的回到商队。
然而就在回来的路上,却不幸患病去世了。临终前,他嘱咐伙伴们一定要把胡琴带到长安交给那位姑娘。 伙伴们跋山涉水到达长安后,把胡琴交给了姑娘。悲痛的姑娘手拿胡琴,泪如雨下。为了纪念心上人,姑娘就借用恋人的名字把胡琴叫做艾捷克。从此,长安鼓楼的一个小巷里,终日都能听到艾捷克忧伤的琴声。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