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古琴

古琴(弹拨乐器)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  ,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舜定琴为五弦  ,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中文名古琴
  • 外文名guqin
  • 发源地中国
  • 创始人相传为伏羲、神农氏、帝舜等
  • 起源时间西周一春秋
  • 分    类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剑式等
  • 代表琴师伯牙、孔子、师旷、列子 
  • 拼    音Gu Qin
  • 代表曲目广陵散、梅花三弄、醉渔唱晚等
  • 民    族汉族
  • 别    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起源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等典籍,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 
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琴,为2016年在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的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s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