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龙头三弦

龙头三弦

龙头三弦

龙头三弦,是白族弹拨弦鸣乐器。因琴首饰以龙头而得名,白语称匈子加。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洱源、大理、云龙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等地。

  • 中文名龙头三弦
  • 隶    属白族
  • 性    质弹拨弦鸣乐器
  • 白语称匈子加

龙头三弦 龙头三弦
传说很早以前,在洱海边上住着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大郎贪财,二郎好吃懒做,
三郎从小爱弹祖传的龙头三弦。
三郎长成英俊的小伙,也弹得一手妙琴。悠扬的琴声,白天能使含苞花蕾开放,夜晚能使星星不眨眼睛,他用琴声教会四方八寨的姑娘唱歌跳舞。
一年老人去世,两个哥哥为多分家产把三郎赶出家门。三郎到处流浪,用琴声安慰一切不幸的人,他在哪儿弹起三弦,哪里就有歌声和笑声。
有一天三郎走进一个村寨,见一家老两口正在抱着女儿痛哭,原来村子本主庙里来了一个妖魔,一会又变成一条粗蟒,它每天要吃一对童男童女,明天正好轮到老两口献出女儿。三郎决心为民除害,第二天晚上在庙里燃起火堆,坐在火边弹起龙头三弦。借着火光,他看见墙上画着一个绝色美人,正在对他微笑、眨着迷人的大眼睛,三郎不由自主地唱道:“姑娘,你是天上的仙女,还是人间的花神,你若有情,我愿表意。”歌声未完,画上的美人竟飘然落地,围着火堆翩翩起舞。突然,吃人的妖魔钻了进来,它见了姑娘和少年想美餐一顿。谁知,美妙的琴声使它瘫软入睡。姑娘忙解下龙头三弦的背带一抖,变成一条铁链缠住妖魔的脖颈,三郎遂抽出腰刀,砍下它的脑袋,变成一条断头的大蟒蛇。原来,姑娘是洱海龙王的公主,羡慕人间花好月圆而出来游玩,被妖魔定身在墙上变成一幅画,是三郎美妙的琴声才破了妖法。
三郎和龙女结为夫妻,过上幸福的生活。
从此,龙头三弦在白族民间流传开来,成为青年男女恋爱时离不开的乐器。 

共鸣箱

共鸣箱多为扁六角形,这是典型的传统形式,也有扁八角形或扁圆形的琴箱,但为数较少。

琴框

琴框用六块或八块红木、梨木、核桃木或其它硬木板拼接胶粘而成,上下开有插入琴杆的方孔,琴框前面多蒙以厚棉纸为振动膜面
这种棉纸有着独特的蒙制方法,要使用较清的糯米米汤,将五至八层薄棉纸裱糊在一起,经过自然阴干后,再将其胶于琴箱前口,它不会受气候影响而松软塌陷,振动起来既有革面的柔韧,又有板面的硬实效果。
在白族民间,也有蒙以羊皮或蟒皮的。
琴箱后口多 置以音窗或敞口。琴箱大小有别,较大者对角面宽18厘米~24厘米、厚6厘米~8厘米;较小者对角面宽12厘米~16厘米、厚4厘米~6厘米。

琴头

琴头使用桃木、黄杨木等质地细腻的木料制作,自弦槽处向后 呈半圆形弯曲,上部多雕刻有栩栩如生、体积较大的龙头,也有少数琴首平头无饰者,下部中间开有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黄杨木制弦轴(左一右二),轴体外表刻有条纹,轴顶多镶嵌骨饰。

琴杆

琴杆用琴框材料制作,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上端设有山口,表面平滑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琴箱膜面中央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张以三条丝弦。琴弦下端拴系于琴箱下面的尾柱上。在弦槽和尾柱之间,系有一条彩色绸布背带,上端还系有两条彩色丝穗为饰。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两支龙头三弦。其中一支为核桃木制,琴身全长97厘米,外表髹黑色漆。琴箱呈扁六角形,对角面宽23.5厘米、厚7厘米,前口蒙以多层棉纸,后敞口,琴首雕刻大型龙头,三轴(左一右二),张三条丝弦。此琴来自白族村寨。
1959年,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家赵宽仁赴云南民间调查采风时带回。另一件龙头三弦为红木制,琴身全长95厘米,琴箱呈扁六角形,琴框用六块红木板拼粘而成,每面边框上都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前口蒙以多层棉纸,对角面宽22厘米、厚6.5厘米,后口置镂刻花纹音窗。琴首为雕刻龙头,体积硕大、造型粗犷、刀法细腻,外饰粉、黄两色漆,龙须前端缀有两个彩色绒球为饰。弦槽两侧设有三个黄杨木制弦轴(左一右二),外表刻有直条瓣纹,轴顶嵌以骨花。红木山口,松木琴马,张三条丝弦。此琴选料考究,工艺细致,是珍贵的龙头三弦精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将背带挂于颈项,琴体横置于腰际,琴箱近右胯处或右大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虎口托持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食指套中空 锥形牛角尖或绑一竹制拨片弹拨琴弦发音。
龙头三弦的定弦,中弦、里弦为五度或四度关系,外弦、里弦为八度关系,规格较大者常定弦为:d、a、d1;规格较小者常定弦为:e1 、a1、e2。音色圆润而深沉,音量较大。
左手有滑音、揉音、打音、和音等奏法,常使用大幅度“滑揉”技巧;右手有弹挑、滚轮和扫弦等技法。龙头三弦主要用于白族说唱和民歌伴奏,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龙头三弦是白族说唱音乐“大本曲”和“本子曲”专用的唯一伴奏乐器。“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海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唱腔丰富,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人演唱,另一人弹龙头三弦伴奏,现已有自弹自唱艺人。“本子曲”流行于剑川一带,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剑川县农民老艺人杨德宏,自弹自唱技艺高超,被当地人誉为“曲仙”。龙头三弦还是白族青年男女唱山歌、对调子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弹弦对调是白族青年恋爱的主要方式,每逢大理“绕三灵”歌舞盛会和剑川“石宝山歌会”期间,白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纷纷前往赴会。届时,满山满岭三弦声,歌如美酒醉人心。青年男女唱着《大理白族调》、《洱海西山白族调》和《剑川白族调》,结识朋友和选择配偶,待对歌定情后,还要经过交往了解,再请媒人说亲,才能结为终身伴侣。龙头三弦较著名的独奏曲有:《剑川调》、《大摆三台》、 《 大边水板》、《凤羽白族调》、《甸北田埂调》、《通甸白族调》和《白族三弦调》等。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