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图),规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长多为130厘米~140厘米,民间特大的大三弦,琴身全长可达180厘米~200厘米。彝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民间很早就有了歌舞活动。每逢彝族火把节、插花节和三月会等传统节日,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男子手持小三弦边弹边跳,女子则边舞边双手拍掌和用脚踏地。

  • 中文名彝族大三弦
  • 时    间1921年
  • 基    础筒形小三弦
  • 改进者段显王

早期的跳乐,彝语又称“阿博毕”,为拍掌跳之意,舞蹈节奏舒缓,动作轻盈舒展,男女边弹边唱边舞,伴奏乐器除小三弦外,还有笛子、三胡、月琴和木叶等,多在村寨以内选择场地进行。民国以后,伴奏跳乐的葫芦小三弦改为木制筒形小三弦。1921年,弥勒县凤凰村阿细青年段显王在筒形小三弦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代大三弦。
1930年,西山烂泥箐村小伙张崇仁制作出第二代大三弦,从此用大三弦伴奏跳乐,传遍阿细的每个村寨。此后,彝族民间艺人石凤林等,又对大三弦进行了改革规范,才成为广为流行的彝族大三弦。
1946年夏,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到路南组织了圭山彝族舞蹈队,并到昆明演出,使民间歌舞《阿细跳乐》首次登上城市音乐舞台。如今这种欢快的跳乐(跳月),彝语又称“嘎斯毕”,为欢乐跳之意,已成为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即闻名全国的“阿细跳月”。节日的夜晚,明月高悬,在彝家寨外的空场上,青年男女围成圆圈,中间燃起高大的火堆,小伙子一边弹着大三弦一边同姑娘对舞。主要动作有跑三步、停两拍、向前一抬脚和原地跳转等,舞步刚健,动作敏捷,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整个舞蹈充满热情欢乐的气氛 。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s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