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国画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伟大名著,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学艺术创作不断涌现,尤其是在绘画方面,有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等,仅清代就有费丹旭的《红楼梦十二金钗图》和 改琦的《红楼梦人物图册》等。
  本文所引用的画作被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和书法家周汝昌先生称为“红楼瑰宝”。此绘本作者有说是清代孙温,有说为孙温和孙允谟共同描绘,也有说为孙允谟一人所作。那么,此画作者究竟何许人也? 他们之间与曹雪芹又有何关系? 对此,以下图文则可给出答案。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清代著名国画大师孙温先生用36年的时间,熬尽一生心血工笔重彩绘制的230幅巨幅图画,现存藏于大连旅顺博物馆,2004年在国内首次展出,引起世界性的轰动。大型《红楼梦》电视剧人物服饰、室内布景、室外布景均参照孙温图画设计。其中,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剧照,用的就是孙温的230幅图画中的一幅。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红楼瑰宝: 绘本《红楼梦》由谁创作? (全图)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 香儿 - xianger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全本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全本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全本 r
 

刘心武评析孙温绘《红楼梦》

——孙温画《红楼梦》评析

作家出版社2004年9月精印出版了清代孙温所绘的《红楼梦》套画,书名定为《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这是一册非常有审美价值的画册。
  据收藏此画的旅顺博物馆现馆长刘广堂先生根据画上题署考出,孙温是丰润人,字润斋,号浭阳居士,其斋号为白云山馆、沁香吟馆,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好几个朝代,卒年不详,也许他一直到宣统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才谢世。他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着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位画师差不多从五十岁起一直到八十五岁,似乎把他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套画的创作中,比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红楼梦》耗费的心血还多三四倍。
  周汝昌先生为此次出版的画册题诗238首,在《题画诗后记》中,他扼要地发表了几点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看法,一是指出像这样篇幅浩荡、尺幅阔大、精心彩绘的《红楼梦》套画,是以往改琦等的单线勾勒、作为坊间出书的“绣像”那样的《红楼梦》画所难望项背的;二是往时丰润多画坊,画师高手辈出,其中丁、曹、郑、叶四氏最为著名;三是孙温虽目前还找不到相关资料,但当年曹雪芹的祖辈曹铨在丰润创绘素斋画坊,后从丰润迁往关外铁岭,孙温的字、号都说明他是丰润当地人(浭阳是丰润别称),他的斋名白云山馆,显然是取意于丰润白云岭,那里恰是曹氏上世酿酒作坊所在,而又把其斋名叫作沁香吟馆,“沁香”显然由《红楼梦》里“沁芳”演化而成,蛛丝马迹,表明孙温与曹氏有密切关系,或为至亲,或为世谊,殊可注意;四是细观这套图画,可以发现虽然是依据“程甲本”的一百二十回情节来画,但孙温画到八十回后便兴味减退,除了少数几幅,后四十回都是另一位孙姓画师,名允谟、字小洲的手笔,那时还没有论家指出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手笔而系高鹗所续,他怎么会产生那样的感觉?五是指出孙温的画风有宫廷画的趣味,而曹雪芹伯祖曹宣(后改名曹荃)正是康熙南巡图的监画官,令人有有薪火相传的联想;六是指出孙温绝非刻板地“绣像”,而是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与情,某一回可画作两幅甚至更多,又常将某两回并为一幅处理,一幅画内又可以有多个相关相接的“景点”让观者有“进展”、“过程”之感;七是一百零三回至一百零八回涉及抄家、败落、复职等内容不画,发人深思;八是画宁国府两见“丛绿堂”,此名不见于现存的《红楼梦》文字,画家是否另有所本?
  孙温套画的印本面世,使一般读者也得以欣赏到,作家出版社实在是做了一件好事。孙温作画的那些年代,似乎还没有“连环画”这样的品种称谓,但在同一幅或一套画里,连续性地画出一个或多个人物的活动,构成环环相联的情节演进效果,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无名画家在敦煌壁画里,以及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例子。孙温套画的连环效果不仅体现在各幅之间,也往往体现于一幅之中,而且构图非常讲究,各环之间用墙垣、隔扇、屏风、树木、板桥、山石等自然切割,每个“镜头”都努力体现出动感,比如第二回画“葫芦庙失火烧甄家、士隐听歌遇跛足道、大丫环买线得奇缘”三个虽然连续却反差很大的情节,孙温就处理得极妙,画面不仅没有生硬堆砌之感,而且生动疏朗,绝对超出了一般“绣像”画那种“看图识字”的窠臼,是非常出色的美术作品。细赏这本画册,可以进一步熟悉《红楼梦》的情节,体味那悲欢离合的韵味,获得视觉上愉悦与心灵上的洇润,这本画册的出版无疑为《红楼梦》的进一步弘扬与普及提供了新的助力。
  但是我现在想强调的是。孙温的这个套画也确实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据刘广堂先生介绍,孙温的套画为推蓬装,共24册,其中一册空白,其余23册各有画面10开,总计230开,绢本,画心纵43.3厘米,横76.5厘米,浅蓝色花绫镶边,米黄色洒金绢包木板封面,画册无题签、无题跋,1959年7月,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拨交旅顺博物馆收藏,此前的流传经过不详。孙温自己并没有称所绘为《全本红楼梦》,作家出版社现在以此作为书名,似欠考虑。首先,在全套画无题名的情况下,却在第一册首开上粘有一张签条,上面楷书写明是“石头记大观园全景”,可见孙温虽然依据是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作画,但他更宁愿把此书称作《石头记》。作家出版社的这个印本如果名为《孙温•石头记套画》可能更合适一些。
  孙温为什么要强调《石头记》这个书名?在他开始作这套画的时候,《红楼梦》、《金玉缘》的叫法甚嚣尘上,甲戌本、庚辰本等《石头记》古本还没有被公诸社会呢。这就值得探究。
  另外,这套画虽然有230幅之巨,但明明白白地缺少后四十回中的六回,并不全,无论后四十回是原作还是续作,这样一套画都不好叫作《全本红楼梦》。刘广堂先生介绍,所缺少的六回10开是一本空白画册,其规格形式、装裱材料以及每册所含开数等均与另外23册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画心”非绢本,而是采用与绢本“画心”颜色相近的空白纸来替代。他认为“缺失的10开画面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画,二是画了后来又因故缺失了”,他的判断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而我经过推敲,却与周汝昌先生的看法相同,那就是作者故意不画。从这套画保存的完好度上看,不像是屡经转手,画上除了画家本人的签名或印章,并无任何显示出他人鉴赏、收藏或转让、出售的痕迹,试想,如果有人在欣赏了这套图画后打算贪污或偷盗掉其中一册,他怎么会那么多美丽温馨的画面都不要,专去要那“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一类的败丧画面呢?退一万步说,他偏就是那么样地有怪癖,想单要那一册,那他彻底拿走就是,又何必单把绢画揭下,换上白纸,并且星渣痕迹不露呢?很显然,是作画者不忍去画那样一些场景,他对画那几回的内容,存在心理障碍。
  这就更值得探究了。这孙温究竟是个什么人?书里贾家被抄,他为什么不忍去画?
  画这样一套画,按常理,可能有以下几种目的:一是有人订货;二是在无人订货的情况下自己画出来上市;三是非卖出的目的。作为非卖品又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知音而作;二是纯粹为自己(包括家族,以为永久纪念)而作。
  我们无妨分析一下:若是孙温此画是有人向他订购,那么,他无论如何不能用那么长的时间来画,特别是他画此画的那些个年代,国难当头,社会动荡,世道白云苍狗,人生离多聚少,哪位主顾能用三十八年的时间来等他完卷付款收藏呢?如果孙温果然是丰润画坊的画师,甚或自己也成了个坊主,那他必须靠卖画来维系生机、生意,即使在没有人订购的情况下画《红楼梦》,无论是单幅的还是连环性的,都只能是很快地画出来上市,哪里能近四十年都还在绘制中呢?
  孙温所绘制的这套画,显然是非卖品。如果他是靠画画维生,那么他所售卖的应该是另外的画。这套画不是为谋生而作的。他是为知音而作么?如果他拿给知音鉴赏过,或者画讫赠予了知音,那么,根据那个时代的风俗,知音就肯定要在画幅上留下一些痕迹,或序跋,或题诗,或钤章,甚至直接写下自己的名字雅号,像曹雪芹爷爷曹寅的《楝亭图》,那上面就有着多么丰富的题署唱和呀。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套画却清爽如处子,可以推断,它在被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收购或征集前,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它很可能是孙氏的私家画,直到上世纪50年代社会巨变的情势下,才离私归公。
  于是我们只能有这样一个结论:孙温的这套画,是他为自己而画的。当然,如果他只是《石头记》的一个狂热的爱好者,也可能在那样动荡的岁月里,“霜前月下”地坚持这样一项创作。但现在细览他的画幅,我们却有理由这样去追索:他可能与这部伟著的作者,有更微妙的一层隐秘关系。这是一套有着隐秘的创作动机的画作,对此我们不应该放弃必要的探究。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的曾祖母,也就是他爷爷曹寅的母亲,曾当过康熙皇帝幼时的保母,注意,不是保姆而是保母,也就是说不是光给未来皇帝喂奶伺候他一般生活起居的奶妈,主要的任务是教他懂事做人,教他怎么注意礼节,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忠厚诚信,等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未来的皇帝进行系统的素质教育,那影响当然非同小可,康熙当了皇帝以后,因此也就对这位保母一家非常地照顾,保母丈夫曹玺在织造任上去世了,没多久他就让保母的儿子曹寅继续担任这一美差,曹寅死了以后他又任命保母的孙子曹颙再任织造,曹颙死了,那保母还在,康熙竟又破例让保母的一位侄孙曹过继到曹寅名下,还当织造!康熙在曹寅在世时南巡住到织造府里,见到这位保母,“色喜”,保母跪见过,他就过去搀着她,对周围的人说:“此吾家老人也!”还挥笔大书了“萱瑞堂”三个字,《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在荣国府正堂看到“荣禧堂”的御笔大匾,就以此为素材。这位被康熙皇帝封为一品太夫人的保母,就姓孙。
  孙温会不会是孙氏家族的后代?如果是,那么他首先就会对曹寅怀有特殊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正因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所以他在写《石头记》第五十二回交代时间,用了“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的造句,脂砚斋批就明确指出:“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法,避讳也。”孙温绘《石头记》,虽然把人物服装冠饰都处理成明代样式,但房屋院宇器物陈设却都大体是清代生活的写实,他因此也就难免画到室内的西洋自鸣钟。按西洋传过来的格林威治记时规则,是一昼夜为24小时,与中国传统以12地支记时辰的规则相对照,是每2小时折合为一个时辰,那么,寅时就是后半夜3点到凌晨5点这段时间。孙温画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表达出了夜深人静的感觉,但并没有画自鸣钟。但他的这个套画里至少7次画到了自鸣钟,其中5次钟上的指针都标示在3点至4点之间,而细究书中相关的情节,却大都不是发生在夜里三四点或下午三四点,这就令人怀疑,他,以及也为孙姓的合作者孙允谟(小洲),他们在绘画时的潜意识里,都存在着一个“寅”的概念,(此寅非彼寅,盖指虎兔相逢之寅,是黎明时分,是新世界到来之竟也(玲珑客注)使得他们总忍不住要将其浮升外化出来。孙小洲究竟是孙温的兄弟还是子侄,现无法判断,但他们那么长的时间里一直合作绘制此套画,应该至少是很亲近的本家关系。
  最奇特的是第二十五回“赵姨娘问计马道婆戏彩霞贾环烫宝玉”一幅。这幅画分左右两部分,其中并没有画赵姨娘问计,右边以较多的篇幅画出宝玉被烫后的情景,构图时在这个场景里画出了一架自鸣钟,画得出奇地大(比画上所有人物都高都壮),而且是单独安放在一个硕大的桌几上,在画面上几乎是居中的位置,非常扎眼,简直有点像一个神圣的牌位,而那钟面上,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短针指3长针指12。书里写贾环烫宝玉的情节,明言是在他下了学,回到上房以后,王夫人命他抄经文,他“命人点灯,拿腔作势地抄写”,不可能是下午3点(申时),更不是在深夜3点(寅时),而很容易判断出来大约在17点也就是酉初,因此,孙温画这样一座触目惊心的大钟,并且故意犯一个“画不符书”的“低级错误”,就只能另作别解了。我推测,他就是故意要画出一个“寅”来。4点是寅正,他不画,亦有尊祖避讳之意,但3点也就进入了寅初,他点到为止。如果他是曹寅母亲孙氏一族的后人,知道曹雪芹是自己很近的姑表亲戚,他画这套画就一定会有比其他画师更隐秘的心理情感动机,而曹寅是孙氏与曹氏之间最伟大的一个衔接点,他不能不念之情深意挚,也就不能不在绘制这套私家画时趁便发挥以抒心曲。
  孙温在曹雪芹谢世半个世纪后出生,他懂事后可能就读到了《红楼梦》,听到过关于曹家在康、雍、乾三朝浮沉荣辱,以及曹雪芹著书的某些来自家族的说法,从这套画可以看出,他在绘制这套画的长达近四十年的历程里,有着自己个人对这部作品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态度。他更愿意把这部书称为《石头记》。他在画幅中设置了很多附有诗词联对和古文的“画中画”,这当然也是中国传统室内外布置多用字画装饰的真实写照、作家出版社出版这套画时后面附有旅顺博物馆整理出的全套“画中画”上的题署资料,应该就此作深入研究,现在我仅举一例,就是在六十八回的“画中画”里出现了这样的“偶录”与“偶题”:“白面书生扣胸中空空如也”“红粉佳人观足下攸攸大观”,<头一句的调侃姑且不论,后一句则表明他深知《石头记》写的是清朝旗人家庭的故事,那里面的旗籍美女(如六十八回中的王熙凤和尤氏)都并不缠足,而这是直到20世纪初很多《红楼梦》读者和研究者都还糊里糊涂的。尽管有的比他年长的人如裕瑞曾在《枣窗闲笔》中就痛骂过后四十回续书,但《枣窗闲笔》在孙温绘此套画时还是很偏僻的私家抄本,没有证据说明他读到过,或者听到过裕瑞的这一观点,他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后四十回不对头,因此在这套画的绘制中,到八十一回后,他基本上就只是指导孙允谟去画,以保持整套画能有一种统一的风格,孙允谟也确实在努力地与他所绘的前八十回的画幅保持相似的画风,但二者之间的趣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孙允谟更喜欢把人物比例增大,许多后四十回的画幅上出现的人物与前八十回的画法相比,在整个画面上的比例甚至有触目惊心的“狼犺”之感,比如第八十九回“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画面上卧炕的林黛玉就比例过大,失却了娇小柔弱的感觉。后四十回画上的钤印多为允谟、小洲,但也偶有为孙温、润斋的,一幅画上兼有两种名号的则无,可见作画者肯定是两个人,只不过孙温显然是统揽全局者。
  孙温对《石头记》特别是前八十回显然是读得很细的,心领神会后,体现在作画上也很有独特之处。比如画“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这是被无数画家画过的,当代画家杨学书就专门画过《红楼梦——太虚幻境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印行过,他画得很美,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注意到曹雪芹在文字里特别提到了四位仙姑——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没有特意地去画出这四位——她们实际上影射着在贾宝玉一生经历里起着重要作用的四位凡间女性,那就是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和妙玉。孙温在画太虚幻境时,却把四仙姑作为一组形象,画在了警幻仙子向宝玉指点的前方。周汝昌先生为孙温此幅画一连题了两首诗,其二云:“午倦无妨借锦衾,恍闻何处动歌吟;梦随云散花流水,大士钟情语意深。”他强调在曹雪芹行文中,将史湘云排在了薛宝钗之前,有特殊的用意。这也说明读《石头记》必须用心。
  面对孙温的套画,借用《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吟菊的诗句表达我的无限感慨:“霜前月下谁家种?”“片言谁解诉秋心?”
  (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61a23010008vu.html )

清绘全本《红楼梦》为一人所作

据新华社电《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总编张哲明日前携4幅古画进京,与轰动全国的国家一级文物清绘全本《红楼梦》考察对照,证明已被专家认定并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为二人作者的清绘全本《红楼梦》实为一人所作。
  张哲明专门收藏冀东古代书画近10年,1997年,张哲明从丰润民间收藏了4幅清代古画。画面分别署款“孙允谟”、“小洲”,钤印“筱洲”、“孙允谟”。今年9月1日,清人绘全本《红楼梦》画册亮相国家博物馆,引起全国书画界和红学界轰动。张哲明发现,这一巨作的两位作者之一孙允谟是自己藏品的作者,但另一位作者孙温则引起了他的怀疑。清绘全本《红楼梦》大约经历30年跨度,孙允谟另用他名是完全有可能的。为此他带上4幅古画专门赴京,邀请了研究中西绘画和民间文化的靳之林共同去博物馆对照鉴定。结论为全部作品系一人所作。 
  (引自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07:58 潇湘晨报)

绘全本《红楼梦》的作者是孙允谟

——京东书画研究知名专家、《唐山劳动报》总编辑张哲明

(一)发现《红楼梦》作者的重要线索 
  现藏旅顺博物馆的设色绢本、共计230幅的绘全本《红楼梦》,是国家一级文物,全名被定为《孙温•清绘全本<红楼梦>》。2004年9月份,是曹雪芹诞辰240周年,旅顺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这件文物,引起轰动,国内外书画界、红学界予以极大关注,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此前,2004年8月25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曾作了专题报道,称:图中有作者唯一题识“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主要钤印有“孙温”、“氵更阳孙温”、“闰斋”、“孙小洲”、“允谟”等。
  我收藏冀东书画十余年,并从美术史的角度著述渊源,先后完成了《冀东翰墨的历史画卷》论文和《冀东古近代书画集》书稿,得到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和中央美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靳之林的高度评价。在我的藏品中,有孙允谟所作的两件作品,一幅山水,一件四条屏人物。出于研究的目的,我携四条屏人物作品进京,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画展,并将自己的藏品做一对照。当时同去的还有靳之林教授(他研究中西绘画,国画师从李苦禅、李可染,善油画,是《南泥湾》和《罗盛教》的作者)。结果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绘全本《红楼梦》是一个人的作品。理由有二:①它的创作笔法、风格是一致的。②全套作品与我的藏品风格、落款书法都是一致的。故此说是孙允谟(孙小洲)的作品。但当时国内有关专家已将其定为“孙温•清绘全本《红楼梦》”,尽管我将靳之林和我的观点公开发表(新华社电稿),但仍然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困惑:一、作者是哪儿的人?原作有“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的款和“氵更阳孙温”钤印,还有孙温、孙小洲的钤印若干个。在北京展出前旅顺博物馆虽派人赴古地名为氵更阳的丰润调查作者,但无果而归。二、孙允谟一人风格的作品,为什么落款钤印为两个人,孙温又是何方人士?
  我在整理冀东书画的相关资料时,查阅唐山市丰南区1980年代的县志(此地过去叫丰南县,与丰润区过去叫丰润县相邻),意外发现孙晓周的名字,并记述着善画红楼人物。我想:“这个人是否是孙小洲呢?”于是我开始了考证采访

(二)进村考证过程 
  2005年3月22日,我和唐山劳动日报记者王蓉辉、梁竞艳,在丰南区冯立新(是《唐山劳动日报》的老作者)的帮助下,找到当年编制县志的作者李继隆同志。他说:“这一段资料是一个退休老师佟凤瑞同志写的,你们可以找他打听一下。”于是我们找到了现住大新庄镇大佟庄一村的佟凤瑞,见面后,座谈2个小时,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他说:“孙允谟叫孙小洲,他是我的二姥爷,在天津作画,画《红楼梦》人物。有人买画时,事前约,当时不画,等灵感上来时才画。他人特别干净,穿着讲究,穿大褂、皮鞋,戴手表,很洋气,到我们家来过,看他的侄女,别的就记不清了。”
  我们在此问到了孙允谟的老家,丰南区大新庄镇薄港村。中午11点钟,我们又赶到了薄港村,很快找到了孙氏十七世孙孙相和。他今年76岁,中共党员,大包干以前,在村里当了多年会计。他是个有些文化有些见识的人。他问明来意后,从柜子里拿出了《孙氏家谱》。我们喜出望外地看到了孙允谟、孙温两人的记载。据《孙氏家谱》卷一第164页记载,孙允谟是孙氏一门第14世孙,“行一,字鹭波,号小洲,配韩氏,子二,荫贤,荫田(出嗣),充北洋银元局司员,保举八品。”同卷第142页孙温的记载为:“温,行一,配孟氏,子一允元。”并无号为润斋的记载。
  关于孙允谟和孙温,孙相和说:“孙温是孙允谟的大伯。村里人都称孙允谟为谟爷,他年轻时在滦县李梦松家教书,也在墙上画壁画,画《红楼梦》人物。后来又在丰南小集'同一号’教书画画,画的大多是仕女,也画山水,仿米元章,字写得也好。外人求画,4块银元一张。起初,他画得并不好,后来本家一个兄弟在广东某县衙听差,对县官很忠诚,县官犯事逃跑了,跑前给他了一个画谱,他拿回老家给了孙允谟,孙允谟开始入正道,技艺大增。谟爷大约民国25年至27年左右去世。”
  3月23日,我再次进村考证,这次找的证人有赶上孙允谟在世时的83岁的老人孙志朋,他是孙氏16世孙,从22岁至60岁一直作教师,还有孙氏十七世孙60岁的孙相成和十八世孙孙怀臣的妻子。他们提供的情况如下。
  孙志朋说:“我赶上他老(孙允谟)着,他是个大高个儿胖胖耷耷。我家有过他的画,我爸爸传下来的,一个横幅,一个四屏(四条屏),'文革’破四旧时上交了,但画的落款我还记得,上面写着'荫盛贤侄补壁’,荫盛是我爸爸的名字。”“他在乐亭汀流河老刘家(冀东豪富,皇封京东第一家)住着画过红楼人物。他还常住天津做事作画,但家眷住在老家。晚年回家常住,也作画,后人拿去天津卖。一幅画30块现大洋。临死前几年得了精神病,经常半夜起来喊'抓鬼呀!’死后,葬于村西的祖坟上,当时是一个大岗子。”
  我问孙温会否作画时,在场的孙相和说:“不会,肯定不会,他们那一门,上边人都没念过多少书,到孙允谟才念书,有了文化。村里人都没听说过孙温画画。”我问:“孙允谟的上一辈会画画吗?”孙志朋说:“上辈没有会画画的。”我又问:“孙温会画画吗?”答:“不会。他家只有两代人会画,小洲和少州(少州即孙允谟的儿子荫田)。我们村从古至今,从没见过孙温的画。”我又问:“孙温不会作画,为什么在绘全本《红楼梦》画作上有他和孙允谟二人的印章款识?”孙志朋、孙相和齐答:“那就不知道了。”
  在孙氏18世孙孙怀臣家,我见到了孙允谟的画作《溪山新雨图》。落款:仿石田老人画意。乙丑夏月孙允谟。钤印:白文孙允谟朱文筱洲。孙怀臣的妻子说:“我祖宗的东西,一定好好保存着。”

(三)考证结果的初步结论和思考
  1、绘全本《红楼梦》的作者孙允谟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薄港村人。家宅遗址还在,有老屋的条石等旧物。卒于民国25年到民国27年,死后葬于村西二华里处的祖坟上。曾在天津、老家作画,善画红楼人物,也曾卖画于乡里和天津。孙温是孙允谟的大伯,孙温一辈分别以“温良恭俭让得有才富”单字取名,孙允谟是孙恭的儿子。孙允谟的次子族名荫田,号少州,是民国的冀东著名画家,也曾在天津“宝兴亨”买卖后宅住,卖画。
  2、旅顺博物馆将这一画作定名为“清代”是有商榷余地的。因孙允谟民国25年至民国27年去世,那么,这一巨作,也有可能是民国年间完成的。(当然也有可能画于清代)。从原作后几十幅的风格看,用笔更加概括,更加简练,像晚期作品。
  3、孙温不会作画,没念过多少书,对《红楼梦》这一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也不能驾驭。他族谱上也没有号润斋的记载。后世子孙及本村从未见过他的画作(该村现有350户,1200人,80%为孙姓。
  作者是孙允谟已可证明。为什么这一巨作有孙温的印章、落款,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976b50100cuht.html)

搜集到的一些文字资料

孙温,丰润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几个朝代,卒年不详,也许他一直到宣统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才谢世。他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着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位画师差不多从五十岁起一直到八十五岁,似乎把他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套画的创作中,比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红楼梦》耗费的心血还多三四倍。其绘本表现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构图之精美、篇幅之宏大,均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所仅见。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现存画面总计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千古奇书《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画心绢本,纵43.3厘米,横76.5厘米。绢包木板封面,无题签,无题跋。1959年7月,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无意中得到这套珍贵的画册,之后拨交给旅顺博物馆,但其流传经过不详,已经无法考证。
  全图笔法精细,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一部洋洋大观、令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表现得耐人寻味、雅俗共赏。不但该套画册的流传经过神秘,其作者孙温的身世至今也仍然是个谜。有关专家翻遍诸家画史和地方志书,发现皆未载其名,画面有作者惟一的题识“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
  经初步考证,孙温为河北丰润人,大约生于清嘉庆戊寅(1818年),至此图绘制完成73岁时尚在,但孙温一生中的具体情况,还有哪些作品,已经无法考证。
  有关专家介绍,整套画册前80回画面与后40回画面在画风上存在明显差异,显然并非出自同一人的手笔。这与《红楼梦》原著前80回系曹雪芹所著,而后40回由高鹗续写情况有关。全图画风之变选定在第八十回与八十一回之间,这正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专家们还从图中缺少部分章回情节的画面分析,原图画面应为240幅,后因故缺失10幅。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伟大名著,随着《红楼梦》的传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学艺术创作亦不断涌现,尤其是在绘画方面,有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等,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各具神韵。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工笔重彩清代孙温《红楼梦》全图为推篷装,共有24册,其中一册是空白,其余每册各有画面10开,现存画面总计230开。画心绢本,纵43.3厘米,横76.5厘米。绢包木板封面底,无题签,无题跋。画作绘制年代为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全图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画面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遗。从第二开画面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其中103至108回缺失)。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000余人,主要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
  作者孙温的身世至今也仍然是个谜。有关专家翻遍诸家画史和地方志书,发现皆未载其名,画面有作者惟一的题识“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经初步考证,孙温为河北丰润人,大约生于清嘉庆戊寅(1818年),至此图绘制完成73岁时尚在,但孙温一生中的具体情况,还有哪些作品,已经无法考证了。全图由孙温主要构思绘制并由孙小州参与合作完成,其绘制时间大致在同治至光绪之间。从全图绘画风格和技法看,孙温应为民间画师中的高手。
  这本被周汝昌称为“红楼瑰宝”的画作,据说是上海当年白送给大连的一件国宝。原来,1959年,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支持旅顺博物馆建设”,就将它调拨给了旅顺博物馆。后来一直未曾公开过,2004年在北京公展时,一些红学大家才亲眼目睹这一稀世珍品,尘封了45年之久。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