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约18世纪)。清代画家。字云亭。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他于乾隆二十四年画出了《盛世滋生图》卷。而后又画出了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共十二卷)等历史画卷。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传世作品《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外,还有《京师生春诗意图》、《王羲之写经换鹅图》等。
徐扬 乾隆南巡图(另开窗口)
清 徐扬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开窗口)
清 徐扬 南巡纪道图 (另开窗口)
本幅自题:“乾隆三十二年冬,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命小臣徐扬汇绘全图,庄诵之下,仰见我皇上敬天顺时,尊亲赐福,孕含万有,纲举百端,自朝廷以及闾閤上下,神情体察,咸周兴会所至,拈毫立就,无非太和洋溢,盛德充周,抒性灵而彰至治诚,与乾坤合撰万物同春矣。臣资质愚钝,未能图写万一,幸蒙指示详明,敬谨揣摹,四阅月而始成。礼明乐备,昭盛世之文章,雪霁云蒸,羡阳春之祥瑞。祗缘葵小困之笃于向日几忘,管见之限于窥天谨攄愚忱,上呈睿鉴。臣徐扬拜于稽首敬跋。”钤“臣徐扬”、“笔沾春雨”印二方。
徐扬是清代宫廷中受西洋绘画影响的画家之一,但中国宫廷画家们对西洋画法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机械的翻版,而是以中国传统楼阁画为根基。一方面,他们作品受传统审美观限制,西洋绘画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另一方面,在具体艺术实践中,焦点透视技法虽然更适合表现建筑的个体,但在表现建筑群落与大山大水相结合的全景上很难起到中国审美观所能接受的艺术效果。
此幅采用鸟瞰式构图,将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画法与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相结合,描绘了京师的全貌。画家从正阳门大街画起,紫禁城、景山、西苑、琼岛,乃至天坛祈年殿,莫不一一收入画幅之中,数百年前的北京城如现眼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宫廷画家在借鉴西法过程中的艺术再创造。可以说,中国宫廷画家们对西洋画法的学习是主动而灵活的,并有所取舍。他们笔下的“海西”画法是一种意化了的中国式的“海西”画法,是西方焦点透视与东方散点透视的有机结合。
卷首以玉带桥为开端,长堤卧波,水光潋滟,碧树依依,舟楫往来,游客怡然。堤岸一端长松落碧,浓荫遮日,其间隐隐露出殿宇一角。远处青峰隐约可辨,云气氤氲,幽雅静谧。引首有乾隆帝御题四字“印合湖堤”,钤“乾隆御笔”白文方印。本幅款署“臣徐扬恭写”,钤“臣”朱文方印,“扬”白文方印。本幅还有当时的大臣汪由敦书写的乾隆帝御制玉带桥诗一首,钤“臣由敦”白文方印,“恭书”白文方印。另钤清代内府鉴藏印八方:本幅与前隔水骑缝处钤“石渠宝笈”朱文方印、“石渠定鉴”朱文方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本幅上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乾隆鑑赏”白文圆印,本幅与后隔水骑缝处钤“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 画面景物并非对乾隆时期清漪园的如实描绘,而是依据御制玉带桥诗诗意绘制的,诗文云:“垂之则有卧波中,衔绶维鱼幻岂虹。歌咏湖山此生惯,威仪青紫若人工。光通潋滟原规月,势委飘萧不碍风。本是印工留下物,而今还复属苏公。”全图笔法松秀,超然出尘,布局疏密得当,赋色清雅怡人,别具韵致,有元人遗风。尽管描绘的本应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皇家苑囿,徐扬却用简淡的笔调表现出近乎田园风情的景象,既贴切诗意,又显示了文人画家高雅独到的审美品味,洵为其靡费心力之作。
徐扬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