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公元1156-1202年),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又号黄华老人。米芾之甥。辽宁熊岳(今辽宁复县)人。世宗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登进士第,官恩州军事判官、翰林修撰等职。章宗明昌中,召入馆阁,由应奉翰林文字迁翰林修撰。后因事解职。文采风流,小有名气。平日爱天平黄华(今河南林县)山水,卜居其地近10年,因以自号。晚年起复,泰和元年(1201)再任翰林修撰。次年去世,章宗有诗追悼。
擅画山水、枯木竹石,存画尚有《幽竹古槎图》等。自幼聪颖,7岁学诗。诗文亦佳。古近各体皆备。元好问《中州集》称赞他“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又在《黄华墓碑》中说他“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以险韵为工”。王庭筠诗虽然工于造语,风格清隽,但偏于模拟,较少艺术独创性。其内容大多以闲适为主,除少数篇章抒发了一些宦途波折的苦闷情绪外,极少接触现实题材。这较典型地代表了大定、明昌间金代诗坛脱离现实的风气。其存诗近30首,存词10多首,并收于元好问编《中州集》及《中州乐府》。书法宗米芾,行笔疾速,气韵萧散,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