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1408-1467),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天顺元年七月至成化二年三月(1457-1466)任当朝首辅一职。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明宣德七年(1432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到河津等地视察蝗灾后,授吏部验封主事。正统十年(1445年),升任考功郎中,后任文选郎中。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英宗被掳,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代宗视为座右铭。又论述战车火器好处,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李贤博采古代君王治政经验,编为《鉴古录》,给代宗作为施政参考。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迁贤为翰林学士,入内阁,升吏部尚书。在于谦蒙冤被杀之后,李贤一直力主为于谦冤案平反。先后参与罢黜徐有贞,诛杀石亨、石彪叔侄,在宦官曹吉祥与养子曹钦的叛乱中虽为叛军砍伤,但仍幸免于难,并最终平定叛乱,曹吉祥被凌迟处死。至此,夺门之变后,陷害于谦的主要官员均被罢黜或处死,为后来的于谦案平反奠定了基础。李贤亦曾支持明英宗赦免被囚禁的建庶人。
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李贤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为人耿介忠直,英宗遇事必召李贤,李贤意见多被采纳。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成化元年(1465年),宪宗即位,晋贤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李贤经常规劝宪宗,要亲贤远奸,勤政爱民。成化二年(1466年)五月,李贤染病不起,十二月病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李贤所著《鉴古录》、《体验录》等均已不存。《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收入《四库全书》,尚留传于世。邓州人称李贤为“李阁老”,其墓在今邓州市龙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