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喜欢书法吗?

这是一门今中国人感到自豪的艺术,是一门独特的、富于东方特色的、达到了艺术表现之极致的艺术。你可曾记得苏州老梅的疏影横斜、一园冷艳寒香?可曾想起黄山古松的屈铁盘丝、满目朴实豪迈?你或许想像过唐代公孙大娘舞剑那是何等的千态万状又丝丝入扣。你是否留意过屋漏痕虫蚀木?它们的形态莫可端倪却自然成文。来吧,这一切,都在中国书法的广表天地里有所体现。

可能,你以往并未太着意探究过书法的奥赜,没有专门安排时间练习过书法,甚至不曾关心过书法与自己到底有多大关系。但,这都不要紧。其实,书法就在你我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各种必不可少的作用。且不说那些在专业的艺术展览中露脸和装点人们居室的各种书画作品,只消看看街市上密密匝匝的招牌广告、旅游景点的描联碑碍、书籍报刊中的标题插页等,你就不难明白,书法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还是一种最具普及性、最亲和大众的艺术。

什么是书法呢?简单地说来,书法,就是以中国的毛笔为工具书写汉字的艺术。它包含着文字(汉字)的书写规律和方法,乃是汉字在千百年应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书法一方面具有语言文字本体所必备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又带有审美欣赏的艺术价值。当你看到一幅书法名作,可能会情不自禁地为其中出人意表的运笔、结体或章法所吸引。它们或大小参差,或奇正相生,或朝揖相济,全幅精神气脉贯通一体,予人一种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审美感受。这就是书法艺术的感染力。
既然是一门艺术,书法便与通常的、实用性的写字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除了书写格式、字体变化、装池托裱等表层的形式因素,更为根本的是,作为艺术的书法作品,除了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涵外,还必须调动起与之相适应的用笔、结体、章法、墨法等多种艺术表现元素,也就是说,应蕴涵着一种超越实用性的审美价值。

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下数千年,书法艺术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心理指向,凸现了中国文化的气质品格,展示出中国民族的情感和风神。中国的书法,是东方艺术的一枝奇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至高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与其他传统姊妹艺术一样,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群体心理。它们在传承、流播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法这门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以最大众化的方式、最鲜明的艺术特性,以独特的角度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风貌。

书法这种种令人神往的艺术特性,是在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

让我们先作一些简略的回顾。

秦汉时代是汉字变迁最为剧烈的时代,独立的书法艺术这时还没有产生。在此之前,各国的文字是不通用的,这大大限制了文字的使用和流通。秦王朝统一六国后,规定“书同文”。这样,以往各列国五花八门的文字便统一被厘定为“八体”(“八体”其时实际上只有篆、隶为通行之体)。大篆经过这时的省改,创造出一种规范化的小篆。“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精、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叙》)它结构匀称,用笔圆转,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字形呈纵势长方,使用范围主要在于官方文书、刻石刻符等。但小篆不易书写,而隶体因平易近人,则展现出一派郁勃生机。小篆不敌后来隶体的日渐流行。
秦代书写墨迹现尚存有帛书和简书。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字迹工整端秀,字形有长扁变化,笔画浑厚朴茂,结构方圆相辅,体势显见多属于隶书。有些字则仍保留篆书的结构,可知这是篆隶递变过渡时期中的古隶。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其中有秦代时期书写的,一些文字显然还属于篆书。这些古代墨迹大多比较工整,可验证早期隶书的结构和用笔特点。

至汉,滥觞于战国时代的隶书已发展至成熟,草书衍变为章草。行书和楷书也业已萌芽,以擅书法名家者出现了。秦、汉时期文字的这些变化和书法上所获得的成就,给后来书法艺术的进一步演变和推进,奠下了扎实根基。
汉代通行的字体有三种:一、篆书。用于刻石、刻符,重要仪典及官方文书,如天子策命诸侯、柩铭、碑额、铜器铭文、宫殿砖瓦文字等,汉篆书由秦代的圆转逐渐趋向方正;二、隶书。多见于中级的官方文书、经籍的抄写和碑刻等,是汉代通行的主要书体,而最高成就则体现于东汉碑刻之中;三、草书。主要是章草,用于低级的官方文书和一般奏续草稿,在民间更相当流行。较有代表性的书迹如《急就章砖》、《公羊传砖》、武威的医药简、安徽毫州曹氏墓砖等。汉代书法名家众多,人们熟知的有史游、王次仲、崔暖、张芝、蔡昌等人。名不见经传但留书法于碑石上的擅书人,有郭香察、仇靖、纪伯允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频仍,这恰好使宗教找到了繁衍的热土,从而也使书法艺术获得了一个大展身手的空间。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交相发展走向成熟,且涌现出许多彪炳青史的书法大家,这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至为繁盛的时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弥足珍贵的书迹,大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留下来的。南朝的楷书和北朝的众多碑刻书法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曹魏的名碑《受禅表碑》、《范式碑》,孙吴的《天发神谶碑》、《谷朗碑》,东晋的《□宝子碑》,其他还有写经、简牍和残纸墨迹等,实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概略说来,魏晋时期的书法,多处于书体嬗递流变过程中。推动书艺前行的著名书法家有钟繇、皇象、卫瓘、索靖等,他们见诸《淳化阁帖》等丛帖中的传世作品多为刻帖。十六国时期的书法也颇有可观处,《符氏广武将军□产碑》丰茂朴拙,可体现这一隶楷嬗变时期的特征。东晋碑刻不多,但书坛最盛。门阀大族颇有以书艺世代相传的,庾、郗、王、谢即为其中著名者。王美之、王献之固然被推为书坛顶峰时期的一代巨臂,但他们的炫目光环依然无法掩盖同时期王洽、王珣、王荟、庚翼、郗鉴、谢安等人的名声。就连朝祚更迭频繁的南朝,也能承续东晋书坛余势,甚至还进一步推广了潇洒流丽的楷书。著名的南朝书家有羊欣、王僧虔、萧衍、陶弘景等人。北朝书坛不遑多让,也出了崔浩成、郑道昭等名手,惜乎未曾推出标举风尚的大家。虽然如此,从存世碑竭的状况看,书坛实际上比南朝更丰富多彩。

北朝碑刻墓志数量之多前所未见,而且笔法灵活生动,奇态迭出,显示出一派充盈郁勃的创造活力。这种区别,北宋欧阳修《集古录》概括为:“南朝士气卑弱,书法以清媚为佳;北朝碑志之文,辞多浅陋,又多言浮屠,其字画则往往工妙。”这说的是南北朝审美意趣的分野了,“笔划工妙”,确实不是过誉之论。时至今日,北朝许多碑刻书体仍为人们习书的好范本。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