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斌
元世祖忽必烈在马背上打下元朝的江山。出身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对马的感情特别深厚,爱马的风气迅速蔓延,马又成为画家喜爱的题材。
然而,当时最为人称道的画马大师,却是宋朝宗室赵孟頫(1254年至1322年)。他多才多艺,精于山水、人物、古木竹石,也擅长画马。赵孟頫画马深受李公麟的影响,在当时极富盛誉,郭之赠诗云“世人但解比龙眠,那知已出曹韩上”。赵氏自谓:“曹韩固是过许,使龙眠无恙,当与之并驱耳。”他工笔重彩鞍马多保持唐人的风范,法度古朴严谨,色彩鲜丽沉稳;白描水墨画马多取自李公麟,以书入画,线条细劲流畅,无顿挫跳跃之笔,人马造型准确生动。故他笔下的马,兼有唐人精细古艳和宋人畅利雄劲之长,为元代画马第一人。在他的影响下,其子赵雍、孙赵麟都擅长画马。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的领袖,提倡复古,主张取法唐宋传统,鞍马也就成了他演绎唐宋古法的载体,以表达他对传统的理解。因此,赵氏的鞍马造型以及相应的装饰都保持着浓厚的唐宋气息。在他的影响下,元代出现了一股复古主义高潮。
赵孟頫的作品使我们想到同时期另一位画马名家的风格,即出身掾吏的任仁发笔下的鞍马形象。任仁发是一个奇人。在元代文人画倡导兴起之时,他一头扎进写实的立场中去,上溯五代黄筌以来的工笔写生传统。在他的影响下,其子任贤佐、孙任伯温都擅长画马,也算是家学深厚。
元代评论画马特别推崇韩干,任仁发也自认为学习韩干颇得三昧,无论用笔与赋色,尤其是那隐藏在笔墨背后的极力追求写实的作风,却与宋代李公麟是十分接近。他画马多不作腾跃嘶鸣的情状,行止静立中,有一种英姿骏发精神飒爽、悠闲自得的特别神态,流露出高雅的气质,多少保存着唐代人马画的传统。
任仁发一心仕进,所以在他的《二马图》中,画家借助瘦马形象来进行自我宣传,他也利用唐人的风格,甚至唐人的题材,把自己希望被元统治者重用的意愿清楚地表达出来。他在《二马图》的跋文中说:“予吏事之余,偶图肥瘠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荥一索而立峻坂,虽有大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吃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甚矣哉,物清之不类也如此。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甚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氵于滥之耻欤。按图索骥,得不愧于心乎。因题卷末,以俟识者。”在这个自我表白中,他已经跳出了唐人“画骨”、“画肉”的风格之争,而是充分展开了画马的图象意义。
任仁发利用瘦马、肥马来表达他对人生的看法,此前,他的先辈南宋遗民龚开也善于画瘦马,瘦骨嶙峋,与唐人之剽悍雄硕异趣。龚开也十分注重画马隐藏的引申意义,自题:“经言马肋贵细而多,凡马仅十许肋,过此即骏足,惟千里马多至十有马肋,假令肉中画骨,渠能使十五肋现于外?现于外非瘦不可,因成此相,以表千里之异。劣非所讳也。”龚开的诙谐幽默,简直溢于言表。这段议论马之肋骨及凡千里马之别的跋语,是否也是戏谑人生呢?
元代写意的山水画盛行,并成为画坛主流,人物、翎毛、界画及走兽画衰退,在赵孟頫之后已没有画马的巨匠名家。
虽然如此,明清的文人画家因点景的需要,或藉画马宣叙情怀,留下了一些值得欣赏的作品。仇英善于仿古,绘制了许多古意盎然的鞍马作品;华新罗、金农等“扬州八怪”也偶作人马图,皆意趣高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