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原名河南梆子,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而得名,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之一。”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厚重、富饶的土地,孕育出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这一文明是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式,蘸着血汗铸就的农耕文明史诗。这一史诗中充满了灵性、深邃的情节和传说,伏羲在这里结网,神农在这里种谷,仓颉在这里造字,夏禹在这里治水……我们的祖先在中原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息,繁衍。
劳动之余和丰收之后的人民,凭着才气和智慧,创造出极富闲情逸致的民间娱乐方式。这些民间舞蹈,显现出中原人爽朗、朴实、厚重的性情,它们演出时带有麦浪翻滚的香味,有打夯号子铿锵有力的吼声,还有白杨树挺拔的姿态,它们为生活更多地涂上了一道道油彩,为中原大地一日三餐的人们,平添了一道精神大餐,让人们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这些民间舞蹈,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豫剧所吸收,增强了戏曲人物表演程式的歌舞化特征。
经过文物部门鉴定,这些骨笛已在漯河市舞阳县的黄土地下沉睡了八千年。八千年前,河南先民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音乐水平。它的制造,比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
《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是更为远古的部族首领,其民风: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活动地就在今日的河南长葛市,人们正是希望葛天氏那种古朴自然、热情奔放的生活状态长存,才把这里叫做长葛。
在豫剧的音乐唱腔里,蕴藏着远古骨笛的遗韵和回响,在豫剧演员的身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