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之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协调关系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独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我们无法找到与之相并类的艺术学科,它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因而,在东西方文化纷繁交错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书法艺术,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文化现象中令人瞩目的热点。
书法产生与发展的“土壤”是悠久而渊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书法艺术脱离或失去了这一生存的“土壤”,则在根本上丢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创新的过程,然而自始至终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以往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并非是单纯技艺性的,书法艺术更加强调的是在作品中表现的精神内涵,其气韵、神采、境界、意趣、风骨等等,皆是作者通过一定的笔墨技巧对中国传统文化综合修养的体现。如果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缺失,那么人们就难以把握识读书法艺术之奥妙的“语言”。书法艺术本身是综合性的,它并非是写字的形体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性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全球文化交融与碰撞空前剧烈,世界文化在相互渗透之中各自发生着变异,这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变革无疑有着积极的参照意义。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在削弱,对书法的认知和理解也产生了隔膜。书法艺术要保持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使传统文化继续保持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地位,这是书法艺术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反过来,书法艺术本身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对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书法在20世纪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汉字的记录语言的功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从数千年的书写手段迅速向“打印”过渡。人们在汉字使用功能上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手写的辛劳。这样的事实于汉字实际的运用是更加便利了,然而对于书法来讲,却大大削减了人们书写的实践几率,“写字”的不可缺少性大为动摇。书法的广泛群众性基础正在发生着变化。当传统毛笔书写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转换为硬笔,再过渡到键盘的时候,书法艺术当今正处在重大的转捩过程,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考验。由此出发,当前对书法发展方向的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实,事物的发展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书法的特殊性在于其兼具着两种不同属性的功能,一是与世界诸多文字共同的工具性使用功能,一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功能,书法复杂与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从古到今人们不能将这两种功能恰当地剥离开来,而使相当多的人始终处于混沌之中。当书写汉字的使用几率逐渐衰弱的同时,其艺术表现的目的性则日益鲜明,书写汉字的艺术化目标在当今得到充分彰显。纵观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当代的书写这样具有突出的艺术自觉性。而今,凡以毛笔挥毫的书写者,几乎都是以书法的艺术性为目标。因此,书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应是更好地把握汉字书写的艺术发展方向。
保持书法可持续发展,书法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已初步建立起从小学到博士的书法学科体系。但长期以来,书法的教育目的并不十分明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书法教育中“艺术性”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按照书法的艺术发展规律,建立清晰的书法艺术教育体系是书法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在纷繁的现代化物质世界里,如何保持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深切而重要的话题。沈鹏先生讲:“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协调配合。”这是十分精辟的。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我们整个社会有义务将其弘扬与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