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先秦儒家以审美的态度观照自然主要方式是“比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观念和理论。所谓“比德”,一般是指以具体形象的某些特征比附抽象的道德品质。《论语·子罕》载:“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显然,这里的松柏是人格化了的,其耐寒的自然特点成了坚贞品德的象征。就现存的文献来看,最先明确提出“比德”概念的是荀子。《荀子·法行篇》中引孔子解释君子“贵玉而贱珉”的原因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坚刚不屈,义也;……。”这里对玉的欣赏首先是玉本身的润泽、细腻、坚刚等自然特点,但更侧重于以这些特点作类比的儒家个人修养中的理想品格。
比德的思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