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关于历史名画“五牛图”创作思路和绘画风格的几点疑问

作者:老马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纸本,设色,纵20.8 cm,横139.8 cm。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兆页、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经过长期的研究观察对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绘画风格上有以下几点疑问:

一.
作为一幅画来说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画面上要有一个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突出画面的主题所要描述的中心思想。而在“五牛图”的画中没有构思一个场景平台,是直接描述形态不同又不相联系的五头牛。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不合正常绘画常规的做法。因为作画不是雕塑和石刻它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不好做场景平台。大凡古今中外没有场景的画在烘突主题和表达中心思想方面是大打折扣的。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不合常理的方式来构思画面应该有他的内在原因。

二.

五头牛之间的相互关系程度几乎是零。

画中的第一、二头牛和第四、五头牛都是从左向右行进,如果把行进的方向说成是相互之间的关联的话。那么这唯一的相互联系则被中间的那头牛完全破坏掉了。中间的那头牛,与其它四头牛行进的方向成90度角横切过来,在整体画面的布局上无论从那方面都找不到支持的理由。这样布局使一个完整的画面分成不关联的三个部分。这种安排不管作者的思路如何都是不妥的。

三.

五牛图从画风上与唐代存在差异

唐代在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画家,唐代画家笔下的人物、动物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用笔纤细、线条文弱流畅,用拐大弧度来描绘轮廓且小皱折很少。从不用笔粗硬和短小的弧度来描绘轮廓。唐代画家笔下的马是膘肥体壮的少壮年龄的马,在意境上给人一种活拨向上的,没有像五牛图中的牛有露肋骨的感觉。

五牛图还有一种给人的感觉是:笔触粗硬用笔粗简而富有变化,用大量短小弧度线来描绘轮廓和皱纹。按从左向右为序,第一头牛脖子上的皱纹是由多达23根线条刻划出来。背部的轮廓线是由12根大小不等的小弧线组成。其它四头牛也是按这个原则绘画的。尤其是第四条牛的肋骨是用六根生硬的平行短弧线组成。每头牛的后胯棱角分明与唐代画家的笔峰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四.

第五头牛的动作是在蹭痒,显然蹭痒的荆棘太弱小是不能蹭痒的。唯一的景物放在这里又没排上用场。

这幅画原来是没有作者著名的,。但有赵孟頫、孙克表、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这又是一个历史悬念,一幅没有作者著名的画又有这么多包括皇帝在内的名人“大家”争相收藏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综合以上是否可以这样推断:

一.

这幅画的第一收藏者是知到这幅画的来历,而且有强劲的来历不然大画家是不会收藏它的。但这种来历可能又不便说明,所以造成了画者不著名、藏者不注释的情况。

二.

这幅画虽然是用唐代纸画的但笔法和风格与唐代不相符,画面的布局设计超呼常规。很难说出作者的用意。目前定为韩滉所作只能是一种猜测。
三.

仔细观察画的轮廓线,粗壮简练,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是乎带有石刻的风味
四.

既然用的是唐代纸画的但笔法和唐代不相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将唐代以前的画搬到唐代的画纸上。所以才有画者不著名、藏者不注释的情况。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