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发展已经步入百花齐放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批令人欣慰的书法人才,他们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引人注目。中国书法体现并承载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积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足迹。收藏具有典型性、经典性的代表作品是对中国书法历史的负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责,对与错可以让历史评说。
中国美术馆第二届书法名家提名展于2008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巡展,期间笔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先生。
(场记地点:西安曲江宾馆;时间:2008年8月29日、8月30日)
赵刚(以下简称赵):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发展状况如何?
杨炳延(以下简称杨):2004年,根据文化部关于中国美术馆筹办书法专馆、收藏当代书法精品的批示,我们开始筹划组建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并启动了首届书法名家提名展。美术馆收藏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就像两条腿走路,缺少任何一项都是遗憾。
为确保书法提名展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我们特聘请沈鹏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担任艺委会主任,冯远先生担任副主任,由我、叶培贵、张旭光、张荣庆、邱振中担任艺委会委员。张荣庆先生自书协刚成立时就在那里工作,后来担任理论研究部主任,其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对书协发展的历史非常清楚;张旭光先生当时担任书协副秘书长,在学术上很有功力;80年代以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