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当前,在我国书法界,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即远离中华民族三千年悠久的书法发展史,置各朝代之诸前贤所传承的笔墨技巧和书写章法于不顾,盲目提倡“狂怪出新”、“不成熟即美”的书法怪论,这将对称之为我国国粹之一的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笔者近半个世纪以来,虽从企从政,但始终没有离开对书法艺术之关注。故,就此想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书家指正。

“狂怪出新”、“不成熟即美”的论点,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间,笔者曾在数次书法展览会上,确实看到了一批“狂怪”的、“不成熟”的书法作品,并在其会上占居了相当的展位,且有的已荣获重要奖项。如果此风不及时与以纠正,依此发展下去,将严重扭曲中华民族数千年前延伸至今的书风。不少书风端正之书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前途感到忧虑。

狂怪书法之风不宜提倡。从字意上看,狂者,癫狂、放荡也;怪者,妖异、怪僻也。这样的书法,必然是跨越传统艺术的现实,置先人之艺术成就而不顾,一味追求所谓自身的“创新”。从其现实作品上看,这些书法以行草为多,正书极少;平民不识、书家难辩;不讲章法、字体瘪干;依笔成书、胡乱涂鸦;龙蛇飞舞、非书非画;既不像古人之书,亦不似今人之字;其线条缺乏园润、挺拔、俊俏之感,其字形远离传统、和谐、稳健之美。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指导思想、这样的书法“艺术”,将把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引向何处?我们不主张盲目继承,鼓励积极的创新。但创新应该是科学的、有章法的、不脱离实际的创新。创新应该是在正书(又称真书)基本功相当扎实的基础上,用其十分熟练的运笔方式,加上新颖的艺术构思,创作出来的具有显著特点、且被大多数书家所认可的书法作品,舍此不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创作出来的书法艺术作品,应该受到大多数书法爱好者认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并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悦和享受才是。观赏书法的群体,是判定书法艺术的最高法庭,最高裁判官,其书法艺术水平究竟如何,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得不到广大书家赞同的书法作品,不能算是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作为书法艺术,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何成其艺术!
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当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会出现“狂怪、不成熟即是美”的书法“理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近二十年来,市场经济在我国空前发育,人们都想利用市场这一要素为本单位或自己创造收入。书法界的人士并非处在真空,也受此影响产生了强烈的创收欲望;二是书法的基本功不过硬。书法之基本功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刻苦习练是不可能的;欲跨过这一艰辛阶段走向“成熟”,就要寻找“跨越”的理论;三是名望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名望和价值是成正比关系的,名望越大,其作品的价值也就越高;追求价值,必然首先要追求名望。由于上述几个原因,必然使一些人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尽快成为书法界的名人,非此就不可能创收。于是,就想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点子,即要跨过书法基本功训练阶段,一步跨入“书法家”的行列。其不知,真正艺术家的名望,是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的基础上,由深邃的文化、历史、艺术知识沉淀而成的,舍此,与艺术家无缘。这就是艺术的基础。没有基础的东西总是不能长久的,如高大的建筑物没有牢固的基础,绝对不会屹立在地球表面之上,就是揍合着建起来了,也顶多是个“豆腐碴工程”,长久不了;唱京剧的演员,没有表演、唱腔、道白和深厚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基本功,其节目不可能受到广大戏迷们的欢迎,甚至得到的是“喝倒彩”;没有文学和知识渊博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写出令人折服的文艺作品,即是写出来了,也是一堆废纸,无人问津。同样,没有练就书写汉字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创作出影及书界的书法艺术作品。

古人不知今世情,今人须知古人事。要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名扬1600多年之久的书圣王羲之,也是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成就的。古曰:羲之“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书法,遂改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之功。书家无与敌者,因有“书圣”之称”。羲之只字千金值,苦寒一世谁人知?没有刻苦练就一手过硬的基本功,怎能功成名就、流芳百世!所以,要成就一个有相当艺术水平的书法艺术家,必须要练就一手扎实的书写基本功,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

书法是汉文化特有的艺术,她是中国的三大国粹(京剧、中医和书画)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国粹都在进行改革,但均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京剧不管如何改革,都离不开原有的唱腔,配乐也仍然是以琴、弦、板、鼓等乐器为主,如“现代革命样板戏”经多年的千锤百炼,只是在着衣上实现了“创新”,而在最基本的传统特征——唱腔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革;中医中药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中、西医结合”上,而中医最本质的东西,即“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四诊八纲(四诊即望、闻、问、切;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核心内容并没有改变。所以,作为在中国延系数千年之久的书法艺术,要进行创新,也只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绝不能故弄玄虚、刻意求怪、拆字重组、败坏书风。要提倡创作具有挺拔、潇洒、刚柔、俊俏之艺术感的书法作品,遏止滥造带有狂怪、粗野、丑陋、失衡的所谓的“超古”的“奇特艺术”。传统艺术是创新的基础,背叛传统艺术的所谓“艺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我们知道,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者,他讲:“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当时已知的有关科学理论做出重要的概括和推进罢了。如果牛顿也是个“反传统”主义者,不继承过去,不重视知识的累计,就不可能提出“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定律。书法艺术也是如此,“狂怪”不可能创造出高雅而又新颖的艺术;“不成熟”的艺术怎么能够被识为形、线、力、态的组合美?

所以,我们要鼓励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要掌握传统书法艺术的特征。笔者认为传统书法艺术的特征是:稳健的线条、和谐的布局、平衡的结构、潇洒的笔墨等等。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线条是东风书艺的一个重要特征。书法的线条、音乐的音符、绘画的色彩,分别都是书法、音乐和绘画的最基本的元素。作为书法,其奥秘的线条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如线条的提按走向,线与墨、水的交融,线在一个字的总体位置中的安排,线与线之间的对比关系,线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从猿人的记事符号到书法艺术)等等。就是这些变化无穷的线条,搭起了辉煌的书法艺术殿堂,创造了中华民族的高雅艺术。稳健而有功力的艺术线条,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元件。

和谐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在这一点上,我很同意尹献社先生在《此怪只应襄樊有》一文中讲到的“和谐即美”的观点。古代书论中,把书法比拟人体美的议论不可胜数。人体之所以美,是因为她的比例协调、线条优美、肤色柔润、动作潇洒。书法与人的体态之美大有其相通之处,它也讲究协调(指整体和单字的布局和结构)、柔润、优美和潇洒。书法艺术与人体美、与天地万物之变化相一致,因此是美的。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和谐”。 和谐是宇宙的伟大规律,是重要的美学原理。和谐就是美,不和谐就失去了美的前提。对书法来讲,所谓宽褊、疏厉、肥钝、脂肉、庸肿等,无一不是失和的表现。书法艺术应遵守“和谐”的原则。在这方面,书法与建筑也有其相同之处。书法是艺术,建筑也是艺术。书法讲和谐,建筑也要讲和谐。遍布于城市空间的千千万万栋建筑物,相互之间,在造型、色调、线条、用料等方面是以协调为原则的。现代城市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城市空间多种要素的统一和谐,这已是不用置疑的共识。书法与建筑一样,协调即美,不协调即失美。在一幅书法中,不论是单个字还是整幅字的布局,都应以和谐为原则。毛泽东书法之所以美,“和谐”是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和平衡是书法艺术的基点。天体物理学家和生命学家,一致认为“稳定和平衡” 是从宇宙到人体自身最坚定不移的倾向。日月星晨的运行,天体的引力作用,都表现了稳定和平衡。健康的人体也是稳定和平衡的。体育运动中高技能的充分发挥,往往伴随着人体美的态式。对称又是平衡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方块汉字的形成是以世间万物为对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也应有万物的特征,即稳定和平衡。书法艺术,尤其是正书中,始终渗透着稳定、平衡和对称的美。反过来讲,稳定、平衡和对称,是书法艺术的基本支撑点,无此,则不成其美。

当今书法要在继承、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狂怪出新”、“不成熟即美”的论点是不符合科学创新的歪论。
(作者系中国建设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荣誉博士。原广东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大常委及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