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回顾郑州市豫剧团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提起80年代初期涌现的“三玲”即刘伯玲、王希玲、虎美玲。“三玲”不仅映射了该团光辉的流金岁月,也饱含着广大观众对她们的浓浓深情。而桑派弟子、“三玲”之首的刘伯玲虽也曾红极一时,却较早地淡出舞台,使得这颗璀璨的桑派明珠日渐黯淡,着实令我这个80后的“粉丝”为之惋惜。儿时观看电影《程咬金照镜子》留下的清晰印记,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只给下模糊的轮廓。为打开尘封的记忆,获得立体的感知,我满怀着一腔眷恋之情,专访了这位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代名伶。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她家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你好!我是郑州市豫剧团的老演员刘伯玲,请问您是哪位啊”,待我说明后,她笑着说:“欢迎你来我家做客。”虽然她是仰慕已久的艺术家,但是却从未谋面也未曾神交。当我如约来到她家门口,心儿还在咚咚直跳,待见到她后,她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温馨的感觉。她的家虽然不大,也没有高档的家具,更无豪华的装饰,但是却很洁净,家居布置透射出艺术家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感受出艺术的灵动气息,让人顿感心灵的净化。一阵寒暄后,她说:“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年轻,唉!我都快七十岁了,真是岁月不绕人啊,我只是个平凡的演员,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大奖,真的不值得你来采访啊”。我笑着说:“刘老师,我今天是代表广大戏迷来看望您,跟您聊聊天的。”她听后会意的一笑回首了数十年的从艺路。
情系桑韵

刘伯玲祖籍河南安阳,1941年出生于许昌,1949年辗转来到河南郑州,她虽不是出生在梨园世家,却颇具艺术灵性。1955年12月她考入郑州市豫剧团随团学艺,主攻闺门旦、花旦,以俊美的扮相、甜亮的嗓音、扎实的功底从同辈学员中脱颖而出,相继演出了豫剧《茶瓶记》、《沉香扇》、《三拜花堂》等剧目。在多年的实践演出中,她像小蜜蜂一样采撷百花之秀,汲取各种艺术营养。1963的刘伯玲已在河南菊坛初露头角,恰恰这一年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调至该团,此时的桑振君先生正是风华正茂,处于艺术黄金时期。这就使得刘伯玲有了更多观摩桑振君先生盛年演出绰约风姿,并有幸与桑先生同台演出《桃花庵》、《打金枝》、《秦雪梅.观文》等剧目。长期的耳濡目染,自己的颖悟聪慧、勤学苦练,使得她很快领悟了桑派艺术真谛,初步了解了桑派艺术演唱特色,从此桑派艺术就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刘伯玲,立志竭尽全力学习桑派艺术。1965年桑振君先生调离该团后,她便接演了桑先生的演出剧目,为以后继承发展桑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古装戏刚刚开放,刘伯玲便迫不及待地去邯郸向桑大师学艺。桑大师在简陋的环境中为她逐字逐句亲授了《姐妹告状》,同年该剧在郑州公演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无数观众被桑派艺术字乖音巧、百句不竭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一时间河南菊坛刮起了桑派劲风。桑振君先生在看了刘伯玲的演出后,大加赞赏,并正式收她为入室弟子。之后刘伯玲长期坚持演出桑派剧目,继承了桑派唱腔偷、滑、闪、抢和离调的演唱技巧,全面掌握了桑派艺术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兼学阎派和马派之长,融会贯通,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韵味醇厚,又兼具阎派的典雅细腻和马派的脆媚泼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艺术风格。为桑派艺术在中原大地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辉煌岁月

1981年,郑州市评剧团在原有基础上组建成立了郑州市实验豫剧团,刘伯玲从名角云集的郑州市豫剧团调至该团任领衔主演,这为她提供一个更广阔施展才华的舞台。多年的舞台实践使得她的艺术更趋向成熟,她主演的系列桑派剧目已经达到了一种化境,但终归不是自己的代表作品,为此团领导为她编排了新编古装戏《程咬金照镜子》,她看过剧本后,顿时感觉难以胜任角色。其一,原先传统戏中的程七奶奶王月英是个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而在该剧中体现出的却是一位风凤活活、孝敬父母、打抱不平、农民色彩浓重的王月英。其二,自己主攻的是闺门旦,况生活中是温文尔雅、不善言谈的性格,这些都与剧中人物差距甚远。但是为了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一个全新的刘伯玲,她克服重重压力,跳出桑派门楣,跨越行当,全心投入到该剧的排练中。为了成功塑造好这一角色,她虚心听取各她借鉴了花脸、武生、刀马旦的表现手法,加之自己对角色的深入思考,忘我地演绎。在排练场上,她从不摆名角架子,而是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谈到此处,刘伯玲颇有感动地说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身边的好朋友给我提出的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经过全团上下的通力合作,该剧在郑州一举打破了连演150余场的记录,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剧中她塑造的纯朴、热情、憨直、泼辣、勇敢的程七奶奶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时间全国各地知名剧团纷纷来郑观摩该剧演出,时之今日该剧仍是诸多戏曲团体的常演剧目。1983年该剧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投资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谈起拍电影的那段岁月,刘伯玲颇有感触地说:“当时这部片子在珠江拍摄了4个月,每天5点钟就要起来化妆,一直到晚上才能卸妆。在拍摄现场四周都是摄像机对着我们,演员一时还不太习惯。当时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是为使这部影片能成功上映,大家没有丝毫怨言,全心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人们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对此刘伯玲也深有感触,她说戏曲电影除了有时间限制,还要求虚实的完美结合,很难处理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法,《程咬金照镜子》舞台演出的精彩片段如“坐轿”等并没有完全收录进影片中。我看了样片后,觉得身上仍带有闺门旦的痕迹。”。尽管如此,该片全国公映后,刘伯玲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为一时关注的焦点人物,《程咬金照镜子》也成为了她艺术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据省文化厅资料显示1986年,郑州市实验豫剧团成为全省戏曲院团收入最高的文艺团体。此后她又演出了《唐宫娇女》、《鸳鸯戏水》、《一夜皇后》、《狐仙女》、《莲花仙子》、《皇帝告状》、《四姐下凡》、《假婿成龙》等众多剧目。中国唱片社,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曾多次录制和播放她的专题节目,盒式带广泛发行。由于种种原因,她于1991年告别舞台,调至郑州市艺术学校任教后一直致力于桑派艺术的研究,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桑派学生,为推动桑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喜中含忧

桑派系豫剧祥符调,赵门是豫剧祥符调的重要一支,从清末到民国期间的名伶大多出自赵门,桑派又是赵门中影响最大,流传广泛的一支。桑派艺术是祥符调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载体,其声腔旋律优美韵美字乖,并巧妙地将河南坠子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不仅适宜表现古代人物,也被广泛运用于豫剧现代戏,著名音乐家王基笑、姜宏轩都讲过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音乐风格受桑派的影响最大。桑振君先生于39岁告别舞台演出,调至河北邯郸戏校任教,培养了赵贞玉、胡小凤、牛淑贤、苗文华、郭英丽等知名演员,使得桑派艺术在邯郸生根发芽,虽然刘伯玲在河南长期坚持演出桑派剧目,但毕竟孤军奋战,况又较早离开舞台,从而显得桑派在河南的影响力不及常、陈、崔、马、阎等旦角流派。近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支持下,桑派神韵正在逐渐涌入中原。作为桑派弟子的刘伯玲欣喜中依旧透露出忧虑,那就是目前桑派仍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能够上演桑派剧目的文艺员团屈指可数,而且一些桑派艺术的追随者没有掌握住桑派的收与放,以及一些细微的拖腔处理。广大戏曲爱好者在学习桑派唱腔时仍受到诸多限制。每当戏迷请刘伯玲辅导唱腔时,她都会把所学的技艺毫不保留地教给她们,戏迷也是推动桑派艺术的一支重要队伍,但是她更希望更多的专业演员能够学习桑派艺术,如果她们需要,自己也会倾囊相授,从而使得桑派艺术在河南实现真正的大繁荣。!

低调做人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都会不解刘伯玲老师为何在大红大紫之时,悄然离开舞台。她对这个话题始终没有明言,她说现在无论怎样的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关键是要学会低调!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诚然如此,她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一切,淡泊名利,豁达开朗,忘却烦恼,开心度过每一天。现在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与戏迷朋友们在一起聊戏说戏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在我看来,她是在保持着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喜欢跟年轻人交流,也乐意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敏捷,闲暇之余还在网上冲浪,玩游戏。总之我从她身上感触到了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

如今,刘伯玲老师虽然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但是她身上依旧闪烁着艺术的光环,我默然发觉这颗桑派明珠并没有黯淡,它依旧是那般的璀璨夺目,只是缺少发现她光环的眼睛。在此衷心祝愿艺双馨的刘伯玲老师晚年幸福安康!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