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周明,国家二级演员,黄梅戏著名丑角演员,原安庆黄梅戏剧二团演员。

出演过《卖油郎独占花魁》、《打豆腐》、《瞎子算命》、《闹花灯》、《路遇》、《纺线纱》、《双下山》、《戏牡丹》、《戏凤》、《三星赐福》、《六尺巷》等。

获奖经历:出演《钱大伯算账》,荣获安徽省首届博览会金奖;出演《胖头鱼与紫菜苔》,荣获安徽省首届戏曲小品金奖;出演《夫人误》,荣获安徽省戏剧节调演优秀演出奖、演员奖;出演《西施》,荣获浙江省小百花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出演《一夜皇后》,荣获安徽省戏剧节调演优秀表演奖;出演《升官记》,荣获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

三十余年风雨路一生甘为舞台“丑” ——访著名黄梅戏丑角演员周明

见到周明是在一家茶厅,轻轻地音乐,淡淡的茶香,这位著名的黄梅戏艺人倚着沙发,品着香茗,慢条斯理地向我们讲述了三十余年间他与黄梅戏的不解情缘。

命定巧合两相逢

周明告诉我们,他与黄梅戏的结缘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说是在情理之中,那是因为周明自小在人民剧院中长大,经常听戏、看戏,而父亲又是专业的黄梅戏演员。环境的熏陶,父亲的影响使周明很小就流露出一股黄梅戏的灵性。

谈起父亲,周明立即放下手中的香烟,正襟危坐,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周明的父亲周旭春原来是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的团长、书记,因擅长饰演小生行当,当时还有“小生团长”的雅号。在周明眼中,父亲既是慈父也是严师。生活中周明的父亲作风严谨,烟酒不沾,对此,周明不失幽默地指指香烟,说道:“你看,我就没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烟酒不误。”而更让周明感动的是,父亲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即使已是古稀之龄,却仍常在周明忙碌时给他浆洗衣物。在工作上父亲更是周明的表率,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周明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周明的父亲不仅生角演的好,丑角也是他的拿手行当,闲暇时分还写了一些剧本。“可以说,父亲就是我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引导着我。即使我从艺已有几十年,仍离不开父亲对我的帮助。有时在台上演出时,总觉得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盯着我,心中既有害怕被他看到自己有什么不足的紧张,又有知道父亲在台下给我加油打气的安稳。”

说到意料之外,周明解释说,他一开始并没想着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黄梅戏演员,只是当时的一次机缘巧合让他与黄梅戏结下“良缘”。周明回忆道,那还是在1977年的秋季,当时的他还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有次放学回家,不想路上被当时的市黄梅戏剧院一团的导演拦住,希望他能饰演他们正排演的大型现代黄梅戏《蝶恋花》中的“毛岸英”一角。在此之前,周明在剧院里看过很多次《蝶恋花》的演出,对剧情十分了解,加上“想到自己以前只能在台下看,现在却有机会在台上演,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于是便一口应承。而周明果然不负众望,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把“毛岸英”一角参透,在几十场的对外公演中,越演越好,受到导演和老师们的一致称赞。后来在随团外出演出时,团里又安排他客串了《江姐》中的报童一角。在几部戏的演出过程中,周明渐渐地喜欢上了表演,喜欢上黄梅戏。有时也趁着父亲在家,在“关公“面前耍耍”大刀”,父亲也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点拨指导。“那时我只是单纯地喜欢,特别是得到父亲的赞同时,心中更是高兴得不行。从那以后我便暗暗地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黄梅戏演员。”

正当周明的“黄梅戏之梦”蠢蠢欲动之时,安徽黄梅戏学校向全省开始招生,周明也终于在1978年如愿以偿地被戏校的表演专业录取。

戏校的专业训练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周明的唱腔、演技等各方面都进步很快,老师们更是对他赞赏有加,当时在学校也是小有名气。然而,周明并不满足于此,从进戏校的第二年开始就着手准备报考高等院校。周明也深知小学未毕业的自己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于是请了专门的文化课老师对他进行辅导,从头学起。经过6年的不断学习,周明终于在1985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导演、编剧理论函授班。说到这里,周明笑着戏言:“要是小学时能有当时的一半努力,后来也就不用连考这么多年了。”

萍踪浪迹几度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戏曲艺术受到冲击,整个文艺界都受到影响,黄梅戏也毫不列外。安庆市的几个黄梅戏剧团都呈现出一派不景气的局面。周明告诉我们,当时他所在的黄梅戏剧二团基本上是没戏排,没戏演,演员们也都无事可做,收入十分微薄。迫于生计,很多人都在此时选择了另谋出路。周明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暂时离开自己所钟爱的黄梅戏舞台。

在此期间,周明的情绪也一度很低迷,失落过,迷茫过,“有时一想到就这么远离了自己所热爱的黄梅戏事业,心中就阵阵泛酸。”然而当时的他也是刚刚结婚不久,家成而业未定,很多地方都急等着用钱。于是周明便琢磨着做点生意。在筹集够了资金后,他便开了一家“仁和粮行”。对于这样一份事业,周明感慨不已:“虽说是粮行的老板,可我当时连秤都不会认,更别说怎么区分早稻晚稻什么的了。”好在周明勤学好问,同行、庄稼人、书籍等无不成了他学习的对象,慢慢地,粮行生意倒也不错。只是周明向来是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况且粮行的收入并不使他满足,相继又开过大排档,游戏厅,歌舞厅等。“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赚些钱。而且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也能从不同的方面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周明自己都没想到,这经商的日子一过就是7年!在这7年当中,虽然不曾有过演出,但周明一直不愿放弃与自己相随相伴多年的黄梅戏,无论生意多忙,他总要抽出一两个小时时间来到潘木兰老师家中吊嗓子。“也许,黄梅戏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吧。”周明深吸一口香烟,缓缓地说道。

后来几经辗转,周明来到安庆一家宾馆的黄梅戏艺术团担任团长。那时他心中方才有些着落——终于又可以回到自己所熟悉的黄梅戏舞台了。而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组织策划的小型黄梅戏专场演出取得了成功。“那时来我们宾馆举行会议、开办活动的外来团体很多,很多人都知道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想听听更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而我们宾馆的灯光、布景、乐器等也都一应俱全,我就想着聚集几个黄梅戏演员来演一些小戏、折子戏给客人们看,结果首演便得到了客人们热烈的欢迎。“当时的条件还不是很好,所使用的伴奏带都是老式的磁带,但客人们依然十分喜欢,后来我们便把这个小型的黄梅戏专场演出作为我们艺术团的一个常规活动了。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个很大的鼓励吧。”

谁都不会想到有人会放着一个好好的黄梅戏艺术团团长,而且是十年的团长不做而去当主持人。但是周明却是这么做了。2006年,经人推荐,周明来到了安庆电视台《黄梅阁》栏目,做起了嘉宾主持。作为安庆电视台公共频道改版推出的一档重点节目,《黄梅阁》定位于综艺戏曲,结合本土丰富的黄梅戏资源,多品种的向观众展示各类艺术样式。周明对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主持、当评委、做示范,并策划、主演了其中的小品类节目《三十六计》,收视率居高不下。几年时间下来,安庆人们所熟知的周明不仅是一名名演员,也成了一名名主持。而周明更是乐在其中,并且不断有新的尝试。2009年,这位著名的黄梅戏丑角演员又与安庆电视台娱乐当家主持王贝贝、金碧辉煌演艺场金牌司仪康伟共同主持了一档采用地道的安庆方言加黄梅戏韵味,评说和表演一个个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和生活形态的新栏目《小贝来拓发》,为观众演绎了一出出、一套套幽默、搞笑的生活秀。此时的周明在安庆更可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了。

当笔者将这种经历归结于“传奇”时,周明付之一笑:“算不得什么传奇吧,只是我自己从来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总想着去做一些新的尝试,经历一些别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我不务黄梅戏的正业,相反,这些不同的经历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人,阅历更加丰富。而我在舞台上需要去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这些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丑角”相随情更稠

在早期的黄梅戏班社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唱戏要唱丑,走遍天下有朋友”,足见丑角在戏曲中的地位。只是纵观黄梅戏的一线男演员,更多的是希望出演舞台主角的生角,很少有人愿意甘当“绿叶”去演丑角。然而,周明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周明看来,生角固然常常占据舞台的中心,但再美的“鲜花”也离不开“绿叶”的陪衬。如果一场演出下来,都只见小生小旦在台上演绎着或凄楚或欢欣的故事,即使感人,也不免使观众觉得有些平淡、沉闷。而丑角适时地打趣逗乐无疑成了一副很好的调料剂,既调动了舞台气氛,又刺激了观众情绪,剧情丰富了,观众也能开怀一笑。

虽然周明对丑角“一往情深”,但并非是“一见钟情”。交谈中,周明坦言:“其实在戏校第一次接到丑角的任务时,也有过抵触心理,想要推脱。父亲知道后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告诉我,‘没有不好的角色,只有不称职的演员!’并且当即拿出《我演昆丑》这本书,要我好好研读。当时说的我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在这之后,我渐渐觉得作为我们演员来说,角色是不容我们去挑剔的,只有全身心地去拥抱角色,创造角色,使自己刻画的角色栩栩如生,让观众觉得是‘这一个’而非‘像那个’,丑角也照样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经过几十年的学丑演丑,周明越发觉得丑角的魅力所在。虽说丑角的戏份不是很多,大部分也只是在面部画个小小的“豆腐块”,但它所塑造的人物却包罗万象,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市井平民,都可以用丑角来塑造。其表演也不只是简单地插科打诨,同样要讲究唱念做打。打闹逗趣要适可而止,插科打诨更是要恰到好处,否则很容易流于庸俗。而对念白的要求则更为严格,讲究的是金珠落玉盘般干净响亮,且口吻多变。因此在演出时,丑角的表演很容易出彩,观众愿看,爱看。“现在进剧院看戏的观众,基本上都是为了放松身心,而丑角幽默的言语,夸张的表现,偶尔还调侃一下现场观众,总能博得观众一笑。况且丑角的表演很贴近人们的生活,消除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可以说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特别是随着现代人们对戏曲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丑角的表演倒是更容易受观众的欢迎。”
然而,如今的丑行艺术似乎并不被观众真正认知,很多情况下,丑角表演被认为是“哗众取宠”。对此,周明也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承认说,现在的一些丑行表演因为只是一味地迎合观众,空谈要与时尚接轨,结果只在乎加入了时髦语,而忽视了丑行艺术的讽刺性和艺术性本身,导致刻画的人物偏离了角色本质,使丑行真正的艺术风格和内涵被淡化甚至是被抛弃。而观众本身对丑角艺术的了解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深入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周明说道:“对我们丑行演员来说,要想把角色塑造好,就得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并且亲自去体验。只有把人物心理揣摩透了,并且通过自己的表演技巧在在舞台把它表现出来,让观众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表演既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要表现出艺术的素养,做到俗不伤雅。”

在访问的最后,周明十分感慨地说道:“三十多年的丑角表演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丑行,在我看来,舞台上的”丑“却是我们生活中的“美”,而这种舞台之美的丰富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感知。我很期待,也很坚信!”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