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书法,远则继承秦篆、汉隶,近则继承曹魏的《上尊号表》和《受禅表》,以及孙吴的《天发神谶碑》。字体的风格可以用 “方”与“硬”二字来概括。用笔转折处都成方角,表现了魏、吴三碑的特征;字形结构有刚正的感觉,这是秦代篆书和一部分北派汉隶的影响。
北齐、北周的碑刻也属于北碑的领域,但它们的书法已显然与北魏不同。北齐乾明元年(560)的《夫子庙碑》,也在曲阜孔庙。它的字体已有南朝楷书的影响,转折处不方而圆,减少了北魏书法刚劲的气氛。武平四年(573)的《兰陵王高肃碑》,1920年才被发现,故很少人知道。这块碑的字体,雄健中有柔美,可以说是南北朝书法的早期融合。可惜此碑拓本流传不多,又未有印本,况且北魏书法在1930年代已开始退热,故此碑不甚知名。其实,我以为它也应当算作北朝碑版的代表作。
北周政权只维持了二十四年,碑刻不多。著名的只有一块赵文渊写 的《华岳颐》,建于天和二年(567),在华阴华山庙中。这块碑的字体很怪,历代书法家议论不一,有人以为很坏,有人以为很好,但也没有人临写这种字体。
晚清以来,以洛阳为中心,发掘出许多北魏贵族元氏的墓誌,使北魏石刻文字的数量骤然增加。这一批墓誌石,都有五、六十平方厘米,书法优美的不少。著名的有熙平四年(517)的《崔敬邕墓誌》和普泰元年(531)的《张黑女墓誌》。但这二种都是早巳出土,故为乾隆以来书法家所重视。民国初年出土的元氏墓誌,字迹有比上述二种更好的,却很少人知道。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