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桑振君大师和她创立的桑派艺术也知之甚少,当初只是从《豫剧艺术总汇》及河南电台《戏迷乐园》节目了解一点。2002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和往日一样守候在收音机旁,等待着收听河南电台文艺广播(今戏曲广播)的戏曲访谈节目《生旦净末丑》。正巧那天采访主持人木子电话采访的是正在许昌教戏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老师,桑老声音洪亮浑厚,十分健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她说两个月后将回邯郸。随后我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素君老师要了桑老师的电话。10月16日中午,我拨通了桑老师家的电话,那端传来了浑厚洪亮的声音,我一听便知是她了。谈起去许昌教戏,她说苗文华本是她的关门弟子,关门之后不再收徒。2001年河南河北两省戏剧汇演时,时任我们河南省文化厅厅长的孙泉砀说:“你把光和热都发在了河北,也应该把余热发在河南,再培养两个青年演员。”盛情难却,于是她在关门之后又收下了许昌市豫剧团的常俊丽和河南省文化干校的宋凤丽。得知我是一位酷爱戏曲和文学的农村青年时,她却与众不同的说:“你应以工作为重,工作搞好了再来关心戏曲也不迟。无论我有什么优点缺点,你说出来我都不生气。”
2003年3月21日,在郑州植物园举行的“河南戏曲名家演唱会”上,我终于见到了时年74岁的桑老师。她身娇小,头发花白,身着深红色棉袄,系一条蓝丝巾,戴一副玻璃色眼镜。看上去十分消瘦,手上暴露出青筋,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她是携弟子赵贞玉及孙子、外孙四人一起来郑州的。由于她嗓子已坏,不能演唱,只是在台上讲了一段话。随后赵贞玉演唱了两段《打金枝》、《桃花庵》。我们合影留念,桑老师还送我一张黑白老照片,那是1982年关灵凤老师应邀到河北邢台教戏时与她的合影。也就是在这次演唱会上,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桑振君、王素君、关灵凤、张新芳、胡希华、拜金荣、华凤英、崔小田等名家名角。
4月,桑老师再回河南。10日、11日做客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戏曲名人》,回忆其凄苦的童年、学艺的艰辛及难以割舍的乡情。她说在邯郸生活了40年,路倒没记住几条,郑州的路却记住了不少。那天我还做了笔录:
桑振君,1928年12月26日(农历)生于河南开封县,乳名小隋。父亲桑志亮、母亲付志荣都是漂泊穷困的河南坠子艺人。当时的规矩不拜师,不能拿简板唱坠子。为了生活,师爷孙明先只好让她拜母为师,取艺名桑立花。母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一句一字的教,尽力给她艺术上的熏陶。能唱上几句的时候,她便和哥哥一起要饭去了。哥哥拉弦她唱戏,讨饭的日子非常凄苦。白天要饭,晚上睡在破庙里、车屋里,有时还睡在蒸包子、炸丸子的锅炉里。先把锅端下来,再把火扑灭,然后睡在锅炉里取暖。9岁时,父母被日本鬼子杀死,当时她和哥哥在外讨饭幸免于难。大姑家的表哥就到她和哥哥要饭的几个村子去找她们,告诉她们家里出了大事,不能回家。她们只好去投奔师爷,师爷病了,哥哥再次出去要饭时被日本人抓走,逃跑时也被杀害了。没过两天,师爷连病带气也死了。自己只会唱不会拉怎么办?迫于生活,无奈她孤身一人投靠了杞县谢明顺母亲的豫剧班社,改唱豫剧。坠子的调门低,改唱豫剧就搭不上调了。于是别人喊嗓时,她也跟着喊,还到后台找老师求教。在戏班里,她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吃饭时她要先给别人去打饭,最后才轮到她自己。就连伙夫也看不起她,嫌她吃的多,说她个子矮,“你要能唱好了,我把眼都剜了。”还有人用皮鞋踢她,致使她一生未曾穿过皮鞋,看见皮鞋就害怕,在她心里烙下了一生的痛。
童年的悲惨遭遇,学戏的艰辛困苦,磨砺了她不屈不挠的性格。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14岁时她便成了团里的主演,16岁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老师傅说她的唱腔新颖别致,又巧又俏。还有人说她犯了“多动症”。她仍不断探索学习,增加旋律,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成分,创造性地运用了“偷、闪、抢、滑”和离调的演唱技巧。从而形成了她委婉细腻,字乖韵巧,百句不竭的演唱特色。深受大家的喜爱。她的《对绣鞋》、《桃花庵》、《投衙》更是百听不厌。周口市的戏友王红建就是一个十足的桑派迷,他说:“桑老师五十年代曾长期在周口一带演出,当年的老戏迷前几年还殷切希望能再见她一面。”他向桑老师转达了戏迷的心愿。
此后,我也给桑老师打过几次电话,还在《梨园春》评委席上看到她几次,穿的还是那件深红色棉袄。后来我外出打工,再也听不到家乡戏了。2004年9月我在上海与魏俊英通话时问其与桑老师学戏一事,她说:“桑老师7月9日已逝世了,未能参加她的丧礼,非常遗憾。”魏俊英对桑派艺术敬慕已久,她认为桑派的《桃花庵》和崔派的《桃花庵》,各有千秋。在2003年的一次电话交谈中,我提起了桑老师,魏说她很想跟桑老师学戏,我把桑老师家的电话给她,取得联系后,桑老师也答应了她。她本打算等她一家亲戚的宾馆装修好后,把桑老师接到郑州,学习桑派艺术。可惜事竟未成,桑老师却驾鹤西去了。这对魏俊英、桑老师及桑派艺术都是一大遗憾。闻此噩耗,我在往邯郸打电话时,已无人接听了。听关灵凤老师说:“桑老师患的是肺癌,发现已是晚期了。”竟没想到,一年前一个身体还很健康的老人,就这样匆匆的走了。
桑振君是以祥符调打的基础。她所创立的桑派艺术与常、陈、崔、马、阎艺术派系并称为豫剧旦角的六大流派。她曾长期在界首、周口、许昌一带演出。1964年从许昌到河北邯郸市东风豫剧团任教,辛勤耕耘40年,为豫剧的传播、推广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教学认真,成绩斐然。刘伯玲、赵贞玉、苗文华、常俊丽都出自她的门下,胡小风、牛淑贤、赵吟秋都受过她的指教。她胸怀宽广,为了使苗文华广汲营养、博采众长,她还把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阎立品请到邯郸为苗文华教戏。桑派艺术早在邯郸扎根、开花、结果。生前她还获得了由文化部颁发的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成为河北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她还曾与崔兰田(饰窦氏)、马金凤(饰苏太太)合演过《桃花庵》(桑饰陈妙善),与唐喜成(饰商林)合演过《秦雪梅》(桑饰秦雪梅),与刘九来(饰田云山)、马金凤(饰田夫人)合演过《投衙》(桑饰胡凤莲)。
2006年,《豫剧名旦六大家画传》出版发行。2007年桑振君纪念邮票发行,河南大学将成立“桑派艺术研讨会”,《桃花庵》(桑派版)还将拍成电影。时值桑老师逝世三周年之际,欣闻河南电台开辟纪念专栏,河南省文化厅、宣传部、戏剧研究院、河北省文化厅等在郑州联合举办了“桑派艺术研讨会”,荆桦、马紫晨、刘景亮、谭静波、王素君、吴碧波、苗文华等戏剧界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苗文华率邯郸市东风豫剧团在郑州、开封、许昌举行纪念演出。若大师有知,也当含笑了。
转眼,大师已去三载。但在我的记忆里,她依旧是那样的亲切、朴实、谦和......祝福桑老师在天堂过的开心快乐!愿桑派艺术发扬光大,薪火代代相传!
桑振君大师指导弟子赵贞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