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豫剧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在戏曲界,能够全面继承师傅衣钵的徒弟少亦!其中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创新者更少!例如京剧四大名旦中,似乎只有梅葆玖继承了他父亲的主要演出剧目,而且唱腔上几乎与梅兰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梅葆玖先生的艺术完全与他父亲一脉相传,并且有所发展。

没有一个知名艺术家是不希望他们的艺术后继有人,都巴不得出现一个徒弟能够把本人的戏全部传承下来,并且超过自己。豫剧大师常香玉收了那么多徒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从众多弟子中选出一两个作为她的继承人,把她的艺术传承下去。但选来选去没有合适人选,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选中了她的孙女陈百玲,并起了个艺名叫小香玉,这个艺名寄托了她的全部希望,还给她排了自己的拿手戏《拷红》到处演出。为了提高小香玉的知名度,她敢当配角老夫人与孙女同台演出,可谓用心良苦。但这位小香玉可能与她奶奶常香玉的理念不同,认为 “现在时代变了,豫剧没有发展前途了,我不能再搞你那一套了”。最后逼得常香玉在临终前委托律师发表声明要坚决收回“小香玉”的艺名。这个事例说明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能否得以传承看的十分重要,且与艺术家的名声成正比。

今天看豫剧六大名旦的徒弟中,笔者认为只有桑派弟子苗文华比较全面地传承了桑振君的艺术。我曾在三年多前写过一篇博文盛赞过她们师徒的演技,题目是《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开最下面的“ 推荐阅读”看一下。

河南西平姑娘苗文华,1979年还是西藏艺术学校豫剧班学艺,80年代初调到邯郸东风豫剧团后,就一直跟随在桑振君周围,老师手把手的指教,使她相继学演了《打金枝》、《对绣鞋》、《秦雪梅·观文》、《桃花庵》、《白莲花》等传统剧目。尽管苗文华扮相俊美,嗓音亮丽,身段优美,具有一个演员的天赋条件,但她没有当今青年演员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在向桑振君大师学戏过程中,越发被老师的精美唱腔所吸引,越发认识到老师艺术的黄金价值,于是她便拜在桑振君的门下,成为其关门弟子。她一字一句的,一个腔弯一个腔弯的虚心学会了老师的唱腔,终于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在吐字、归韵、腔弯、拖腔这些细微之处极像老师桑振君,使她逐步悟出了桑派艺术的真谛,掌握了桑振君偷、滑、抢、闪的演唱技巧,逐步显示了口齿伶俐、字乖韵俏的桑派唱腔风韵。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使她从桑派为数不多的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桑派的掌门弟子。我认为她是学老师的戏学得最像、学得最好的一位演员,甚至可以说比她唱得更好,已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说她以超过了她的老师也丝毫不为过。

当年桑振君没有列入豫剧五大名旦,后来在2002年她携苗文华等弟子回河南演出,才有了石磊等四位河南戏曲界知名人士,提出要补选她为豫剧名旦的动议。苗文华的精彩演出轰动了河南,也给桑振君申报豫剧名旦的工作加重了砝码,因为戏曲流派的界定标准,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有艺术的传承人。我个人认为苗文华较好地为推介、传播桑派艺术起到极大的作用,她的老师桑振君能够顺利地补选为豫剧名旦,苗文华功不可没。倘若没有以苗文华为代表桑派传人,桑振君成为常、陈、崔、马、阎五大豫剧名旦之后的第六个豫剧名旦或许将被“搁浅”。即便能够补为六大名旦,桑派艺术也绝不像今天这样娇艳!

苗文华不囿于门派之见还学习了常派、阎派、马派的经典剧目,加上豫剧皇后陈素真亲授《洛阳桥》、《拾玉镯》,使她获益匪浅。本世纪之初,苗文华携优秀传统豫剧《打金枝》、《对绣鞋》和《大祭桩·路遇》等折子戏和大型新编历史剧《虎符》进京角逐梅花奖,以朴实清新、细腻俏丽的表演赢得首都专家评委极高评价,一举夺得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本月8日为纪念她的恩师逝世八周年,带团在郑州东城喷泉广场举行了桑派经典唱腔演唱会,并赢得了观众的一片掌声。

一些豫剧名旦的徒弟,以师傅的名声为敲门砖出了名,但却没有认真排演过老师的剧目,而是演唱一些跟风的感情戏,往自己脸上贴金(其实未必能贴上什么金)。苗文华虽也唱别的流派戏,但一直致力于挖掘整理桑派剧目及声腔研究,仅此一点就应该为他喝彩!

我收集了她演唱的桑派戏十个视频,原来附在本文最后,后来单独编成一篇博文,请注意观看。(2012年7月15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