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提起“四大云”中的阎彩云,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阎立品,因为阎彩云便是阎立品的父亲。

阎彩云1893年出生在封丘县蔡寨村,幼年入清河集的天兴班,跟名师孙延德学戏,主工刀马旦,兼演青衣、花旦。出科后,阎彩云到开封搭天兴班演唱,与张子林、点翠红、赵金福等同台演出,受到观众欢迎,在北羊市红怡茶楼、火神庙戏园等处迅速走红。

阎彩云扮相娴雅,娇憨可人,唱腔清亮甜润,做工细腻传神,再加上戏德高尚,处事公正,深得同行好评和观众欢迎。

1917年,正当阎彩云唱红的时候,戏园因为一场官司停业,一班人没有了收入来源。

因为阎彩云唱得好,天兴班的竞争对手义成班便乘机出高价来挖角,他不愿舍弃一帮和自己一个锅里抡勺的弟兄,拒绝前往,和大家一起共度难关,有人专作《彩云曲》,赞颂他这种重感情、讲义气的行为。

阎彩云最突出的绝技是跷功。他扎靠踩跷演武戏,动作潇洒利落,行如流云,立如钉钉,于英武气派中透出袅娜娉婷的女儿态,让人看了称绝叫好。

跷功俗称“拐子功”。男旦演员为掩饰男人的大脚,表现女子的三寸金莲,便在脚尖绑上半截木制或铁制的拐子,也就是假小脚,用脚趾踩在小不盈握的木脚上,表演起来飘飘袅袅,犹如弱柳扶风,有“老鹰旋风”、“老鸦蹬枝”、“金鸡独立”、“老母鸡抱窝”、“苏秦背剑”、“大转盘”等套路,其艰苦程度,远远超过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跳舞。

要练跷功,必须从童年开始,而且还需要坚持不懈,随时锻炼,否则一旦撂荒,就会不进则退,前功尽弃。

阎彩云从八岁开始练跷功,吃了很多苦,一天下来,脚尖磨得鲜血淋淋,时常把他从梦中疼醒。

当时学戏的规矩,是不吃三个月闲饭,学员学了三个月的基本功后,就要跟班演出,搭演些兵丁、丫鬟跑龙套的脚色,也使学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那时阎彩云经常跟着戏班走村串县跑高台,只有主演才有资格骑驴坐车,其他的人,无论多远都得步行,俗称“地步奔”。时常是在一个演出地点唱完最后一场夜戏,不管夜有多黑,路有多远,演员们下了戏台,就得往新地方赶。即便是在路上,老师也不让学员们闲着,唱文戏的得练嗓子,背戏词,演武戏的得边走边练劈叉,翻跟头。

阎彩云最辛苦,只要不是太远,就得踩跷走路,边走边练。十里八里地走下来,阎彩云的脚疼得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由于练功刻苦,阎彩云的两腿青筋暴露,静脉曲张,像一条条小蛇盘踞在腿肚上,让人看了就心疼。

后来阎彩云唱红了,跷功却不敢撂下,还经常坚持锻炼。

1930年初冬,时年37岁的阎彩云在太康县的一个村庄演出时,住宿在村头的关帝庙里,门前是一个财主家宽敞的打麦场。

一天夜戏结束后,阎彩云见当空一轮圆月照临,犹如水银泄地,皎洁明亮,便扎裹停当,沿着关帝庙转圈练习跷功,在地上留下许多只有裹脚妇女才有的鞋印。

第二天一大早,有一个拾粪的老头,见那串脚印在场里转了几圈,径直进了戏班的住处,立刻想到是唱戏的拐带妇女,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把粪箩头一扔,跑到保长家报告。

保长从睡梦中被叫醒,一听发生了奸情大事,勃然大怒,一边命人敲钟集合村民,一边带领村丁直奔村头艺人们的下处。

一场误会引发一场大风波,村民和演员各带家伙差点发生械斗,直到阎彩云说明真相,并重新操演一遍,才在笑声中化解。

抗日战争时期,阎彩云流落到西北地区,全国解放后,加入太原市豫剧团,为豫剧在山西的传播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6年,阎彩云离开太原,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河南省戏曲学校担任教师,把自己的生平绝技毫不保留地传给下一代,赢得了学员们的衷心爱戴。

1983年,阎彩云于90岁高龄时去世。在他同时代的那些演员中,像他这样后继有人又得享高龄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凤毛麟角,他应该走得欣慰,走得从容。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