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首先,感谢豫剧大师王素君,同意把这组图片贴出。
同时,感谢郑州戏迷“好望角”,为我提供这么珍贵的资料。
虽是农村人,但我我是一个挑剔的戏迷。
特别钟情的河南戏曲名家,很少。
王老的戏,是我特别难舍难弃的。
王老的“回府来只觉得心神不宁”,在俺这里,一年四季都能听到——结婚迎亲的车上,一路上都要用大喇叭播放《抬花轿》,王老的唱腔,是俺这儿豫中一带结婚必不可少的一项。
我觉得,《抬花轿》、《刘胡兰》、《潘必正》、可以代表王老的最高水平。
这第一张图中,王老正指导戏迷舞扇。
不能忘了,王素君是豫剧小生之帝。
不能忘了,王素君是河南戏曲第一小生。
不能忘了,王素君是中原小生泰斗。
图二:郑州龙门大酒店,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
豫剧大师晚年的大量精力,都用在了这里。
“素雅剧社”,就在这座酒店里。
场地,是王老的一个弟子协调提供的。
心中,对这位王老的弟子,有种说不出的感激。
毕竟,眼见得,许多的人,攀龙附凤,过河拆桥,能惦念一位年迈大师的,其实不多。
即便是一些时下的名角。
图三:豫剧大师王素君,按收入讲,应该是绝对的中国上层。
大师的工资加上国家补贴,就是搁在北京上海,也能过不错的生活。
但大师的家,是住了几十年的一室一厅的小小蜗居(前边博文介绍过)。
大师的存折里,没有多余的钱。
她吃家常饭,穿着普通,住得寒酸。
她的钱,都无偿地投入了没有任何收入的公益性质的素雅剧社,还有那些甚至她并不熟悉的戏迷身上。
免费培训戏迷,可以,可她,甚至连戏迷喝水、吃饭也要管了。
在省会城市郑州,就是千万富翁,又能剩下几个钱?
图四:看素雅剧社的介绍,是成立于2009年7月16日。
时间不是太长。
但王老对戏曲事业的投入,在没有素雅剧社之前,一直都在坚持。
图五:就是这位老太太,她甚至不知道,她在戏迷心中有多么重的位置。
戏曲界可能是乱的,但戏迷的心是清醒的,演员圈儿可能是不平静的,但河南戏曲史是不能被涂抹篡改的。
王素君,是豫剧大师。
王素君,是素雅的,她身上,满溢君子之风。
虽然她沉默。
虽然她不说。
但,
历史知道,
有人不干净。
却穿了干净的外衣。
有人不干净,
还借刀杀人,往别人身上栓绳子,甚至,扣脏盆子。
图六:豫剧王派,清雅、悠扬、流畅,大气尽显。
豫剧王派,学者众,成者稀。
占永个人观点:王派那许多弟子,无一人能继承师门衣钵。
虽然王派弟子中,好些都是剧团挂头牌的名角、国家一级演员。
倒是一个叫王燕的年轻演员,唱老旦,演《花喜鹊》,演《铡刀下的红梅》,非常优秀,可惜,小生艺术上,还是难以与大师相提并论。
图七:戏迷倾情演唱,背后,是许多人看不到的一位豫剧大师的大量心血。
图八:身患多种疾患,年届八旬的豫剧大师王素君。
一登上舞台,大师的心情,就有了些许的安慰。
图九:豫剧大师,此刻,更像一位和善的邻家奶奶。
图十:这些戏迷,可以在环境优雅的大酒店里,免费跟一位豫剧大师学戏。
图十一:日日忙碌,月月辛苦,年年坚持。
大师不应该忘记,那些折磨人的疾病,在悄悄侵蚀着一位人民爱戴的真正的艺术家的身体。
舞台上,大师在为戏迷示范。
不,您在为豫剧演员示范。
您在为河南戏曲示范。
您在为华夏儿女示范。
大师,您是沉默的。
大师,许多的过往的戏曲界往事,你不愿提,不愿说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大师,您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戏曲事业的心跳,似滔滔黄河咆哮。
戏迷听到了。
二七塔听到了。
黄河,也听到了。
图十二: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的人,传道。
有的人,授业。
有的人,解惑。
真正能做到这三点的,能有几人?
不多。
大师王素君,以己身之正,堪称为人师者之表率。
图十三:这些素雅剧社的戏迷是幸运者。
这个金钱主导一切的时代,何处能见大师级人物赔上所有积蓄赔上所有精力天天坚持培养后人?
恐怕不多。
即便是有些电视经常露脸、报刊经常发文、领导总能想起、最高荣誉尽享的所谓的大师,其实也不见得就付出这么多。
有些大师,注定是为名而活。
有些大师,注定是沉默一生。
图十四:看看这张图,有没有看出什么门道?
豫剧大师王素君,随意地坐在沙发边儿上,正座儿上,坐满了戏迷。
大师,是家常的。
图十五:也希望,面对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戏迷们能给大师带来欢笑和安慰。
切莫负了大师一片苦心。
图十六:与大师合影的帅小伙儿,就是提供图片的新浪博友“好望角”。
“好望角”是郑州戏迷圈儿里的名人,与豫剧大师王素君关系非常好。
还是要谢谢“好望角”,没有任何要求,很热情、及时地把图片提供于我。
祝福大师,健康,健康,健康。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