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滦南县绳各庄是成兆才的家乡,中国的评剧从这里走出,在唐山小山永生茶园成名,以后北上奉天,南下上海,唱响京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评剧的观众从北国到江南一直发展到云贵地区,影响之大,仅次于京剧。
唐山作为评剧的“娘家”不仅是一种荣耀,更应该是一种责任。荣耀是历史形成的,如果现代人对历史不负责任,荣耀也可以慢慢消失。有人会这样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戏剧终有一天会走向消亡,评剧也不例外。我们何必对一个“夕阳西下”的东西付出过多?这样的观点是对历史文化的无知,是对人类文明的冷酷。譬如一个创造了伟大成就的老人,就因为老了,就可以无视一生的辉煌吗?如果她有一天死去,难道不应当将她很好的安葬,为她祈祷,给她树碑立传吗?评剧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何况她现在还并非真的那样老,看看广大的农村,看看无数的评剧爱好者,他们对评剧的热烈程度,你就不会觉得她老。中国古老的戏剧远没有走到尽头。唐山人看看河南吧!有几个河南人不会唱豫剧?不懂得唱几口家乡戏的快乐,或许不是时代的变幻,而是文化的隔膜。
唐山人,应当为评剧负责。那么,唐山的责任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当好“娘家人”。
当好“娘家人”,就是当好评剧界的“后托”,全身心关注评剧、支持评剧;当好“娘家人”,就是要营造好评剧老家的氛围,评剧界人士包括评剧爱好者、研究者来到唐山要有回家的感觉;当好“娘家人”,就要做好评剧诞生地文物、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建设工作,人们从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对评剧的了解和认识;当好“娘家人”,就是要创造一种对评剧“认祖归宗”的形式和仪式,通过强化评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评剧的融合交流团结,弘扬评剧的优良传承,促进评剧的发展……
当好评剧的“娘家人”,对于巩固唐山评剧诞生地的地位,推动唐山的文化建设,促进评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唐山要当好评剧的“娘家人”,需要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首先,应当真心实意办好“中国评剧节”。自2001年起,“中国评剧节”已经在唐山举办了七期,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宣传越来越差,规模越来越小,参会的评剧团越来越少,名角大腕缺席的越来越多,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非常不足,演出场馆严重匮乏,节会活动单调。“中国评剧节”对于唐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么好的事如果不用心,不用够心思,用足心思去办,无异于有眼不识金镶玉。
第二,唐山应当申请开办有关评剧的全国性综合类杂志,专门为评剧界和评剧爱好者、研究者提供平台。
第三,要加大唐山评剧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四,增强唐山群众性评剧演唱普及活动。
第五,应当认真规划建设“评剧博物馆”、“成兆才故居”……以此强化评剧从业者的敬业守德信念,彰显唐山的评剧地位。
……
也许,对评剧的责任心就藏在民间,因为她本来就诞生于民间,属于草根的文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