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需要振兴,也有条件振兴,要恢复往日的繁荣,再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也是有可能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需要“四有”。
一、要有一批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剧本
从成兆才等评剧创始人到新凤霞、小白玉霜等评剧艺术家们把评剧发扬光大的几十年的历程来看,首先是他们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成兆才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杨三姐告状》、《花为媒》至今还盛演不衰,五十年代的评剧作品《小女婿》、《刘巧儿》至今还能够让国人耳熟能详,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进入六十年代,评剧可以说是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评剧原创的作品和从兄弟剧种移植过来的作品使评剧舞台十分火爆。《夺印》一剧,因为完整地创造了男声唱腔,使评剧在全国影响更为广泛。文化革十年,各剧种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评剧也未能躲过这一劫。改革开放之后,各剧种复苏,评剧却显得异常消沉,一批曾经给评剧带来荣耀的作品,失去了重新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夺印》是最典型的例证。时代前进的脚步,无情地踏碎了生命力脆弱的作品。一出出新作品使黄梅戏、豫剧、越剧影响超过了评剧,这是事实,虽然许多戏迷不情愿接受这个残酷的现象。国家搞了几次评剧艺术节,使评剧的振兴见到了曙光,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还不足以让评剧重现往日的辉煌。
二、要有一批为评剧奋斗终身的演员
有百年历史的评剧,造就了一大批评剧艺术家,从解放前的白玉霜、爱莲君、刘翠霞到解放后的新凤霞、小白玉霜、鲜灵霞、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和马泰、魏荣元,他们用精湛的艺术征服了观众,获得了观众的喜欢和爱戴,也使评剧从“蹦蹦”变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高雅艺术。评剧要振兴,需要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纵观当前的评剧舞台,难以令人乐观。当前活跃在评剧舞台上的演员,还没有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领军人物。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某派的学生,都自我标榜属于某派。还有一种演员,师傅的名气本来一般,为了抬高自己,也愣把自己的师傅封作某派。某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戏苑景观》,在某期节目中,请一位专业评剧男演员助兴表演,演唱《人面桃花》中的一个唱段,这位演员扮相不错,现场题字写得也很好,可是,张嘴一唱就砸了锅,四句唱词往四个方向跑调,弄得导演不得不切换镜头,避免听到现场观众的反映。演员没有自己的特点,就不可能有生命力,纵观前面提到的评剧前辈,有谁知道他们的师傅是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剧种,没有大批好演员,怎么能发展壮大?
三、要有观众喜闻乐见的评剧音乐
评剧是平民艺术,它来源于底层的群众。评剧与有二百多年历史的京剧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平易近人。从最早的“小老妈在上房打扫尘土”,到近代的“田喜哥你的对象选没选好,人家都说你的眼光高”,这些耳熟能详以至于经久不衰的唱段可以看出平易通俗是是评剧能迅速被群众接受的重要因素。
由于评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评剧音乐是吸收其他剧种营养最多的一个剧种。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戏、歌曲、曲艺中的多种大鼓,都曾经帮助过评剧。经典唱段《小女婿》中的《小河流水》是作曲家安波先生创作的。大器晚成的筱俊亭,以她独特的优美唱腔征服了观众,成了独具一格的评剧大师。现在的评剧演员,学新凤霞的最多,但她们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学不出新派唱腔的神韵,在新凤霞演唱中最传神的地方,多被平直简化了,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她们永远都超不过新凤霞。如果当年小白玉霜不比白玉霜唱得好,评剧就不会有解放后的几十年的辉煌。《夺印》整出戏被历史淘汰了,但《水乡三月风光好》、《黑鱼嘴》这些唱段至今还没有被群众忘记。再没有好的评剧音乐诞生,恐怕就连最后一批评剧爱好者也要流失了。
四、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决策机构
高水平决策机构的标志应该是清醒、明智、果断、亲和。领导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评剧振兴的程度和速度。评剧要发展,要振兴,没有清醒、明白的决策机构是难以实现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